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来我们小时候都是情报员!
33年前,毛阿敏在香港“八一晚会”上,演唱一首童谣《马兰谣》。
竟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暴”。
这首歌是毛阿敏的经典之作。
还在不经意间将中国绝密军事基地——马兰基地推向了世界。
于是,就有人拿着这首歌搞阴谋。
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问题就是出现在这首歌的歌词上面。
童谣背后的秘密基地
一首重谣,暴露了我国重大军事机密?
是的,没错!毛阿敏的这首歌将中国绝世秘密向全世界公开了。
可能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听过这首歌。
而听过这首歌的人基本都上了年纪,也不经常活跃在互联网上。
所以这首歌所隐藏的惊天秘密也很少人知道。
1992年,毛阿敏正享受着事业的高峰期。
获得第三届全国十佳影视歌手奖、发行《毛阿敏名曲精选》、签约香港无线电视台、参加首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文艺演出等等。
然而,一次突如其来的紧急通知,将她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当时,毛阿敏正在香港参加活动,却接到一条紧急通知,
电话中,要求毛阿敏立即返回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八一晚会”。
这对于她来说,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演出邀请。
“八一晚会”是“八一”建军节举办的晚会,其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吧。
在晚会上,毛阿敏演唱了一首名为《马兰谣》的童谣。
这首歌的歌词简单,好听、顺口,但其中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
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整个现场顿时炸开了锅,所有人议论纷纷。
原来,歌词中的马兰并不是单纯的马兰,而是国家级秘密军事基地马兰基地。
马兰基地,很多人都不知道。
它是中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位于新疆罗布泊的荒漠之中。
正是这片看似荒无人烟的土地,承载着中国以及科研人员的核武器研发重任。
1955年1月15日,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启动了。
而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军人,为中国的核事业付出了青春和汗水。
童谣的“泄密”风波
《马兰谣》的传播,让马兰基地传遍了世界。
原本她只是想用歌声,向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但歌词中的细节,却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这几句话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朗朗上口的歌词,但对于军人来说,却是暗藏玄机。
“架脚踢”指的是新疆罗布泊试验场上的一座102米的铁塔。
“二十一”指的则是21核研究所,也就是马兰基地的正式代号。
一时间,关于《马兰谣》是否泄密成为社会焦点。
有人认为,这首歌歌词过于直白,直接暴露了国际的军事机密。
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毛阿敏的无心之失,不应该过分解读。
事实上,早在《马兰谣》之前,马兰基地就已经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怀疑。
马兰基地的辉煌与艰辛
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中国签订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年以后就没再搞过核试验。
马兰基地的军事功能慢慢淡化,不再是当年的绝密禁区。
如今成为了中国核武器研发历史的见证,它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1958年,马兰基地开始组建。
当时,张志善带领百余人进入荒漠戈壁。
他们风餐露宿,住着简陋的地窖,吃着残羹剩菜。
在茫茫戈壁上呆了几个月,终于在罗布泊找到了一片符合条件的地方。
这里沙丘连绵,马兰花却能绽放开来。
战士们被马兰花顽强的生命力深深打动,便将这个地方命名为“马兰基地”。
随着马兰基地的初步建成。
科学家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原子弹研发工作。
在那个科技相对落后的年代,研发原子弹的难度超乎想象。
技术上困难重重,西方国家虎视眈眈。
为了防止机密泄露,科学家们想出了用暗语指代的办法。
“小皮球”这个看似可爱的称呼,指的却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研发成功。
即将进行爆炸试验,科学家和战士们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
他们深知这次试验的重要性,为了以防万一,每个人都是视死如归,一往无前。
随着倒计时的声音响起。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5、4、3、2、1,起爆!”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过后,罗布泊的上空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的标志。
而原子弹研发成功的背后。
是无数科学家和战士们的默默奉献和牺牲。
有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元勋等等等等。
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与马兰基地的战士们一起,共同书写了中国核武器研发的辉煌篇章。
参考资料:
央视军事——这首人尽皆知的童谣,竟是我国首颗原子弹的密语!
共青团中央——人尽皆知的童谣,竟藏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网友:原来我们小时候都是情报员
澎湃新闻——“隐秘”的儿歌火了:从小唱到大的童谣,背后故事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