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那绝对是《水浒传》里的一号人物!一提起他,脑海里立马蹦出景阳冈打虎的画面,简直就是英雄的代名词。但是,要真觉得他就是个锄强扶弱的大好人,那可就太片面啦!读过原著的都知道,武松这人,骨子里就带着一股“狠”劲儿,是个“惹不起”的角色。可就是这么一位“狠”人,在十字坡黑店,面对人肉包子的制造者孙二娘,竟然手下留情了,这到底是为啥?
一、 “狠”起来不要命的武松
说起武松,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武松打虎”,这故事,男女老少都爱听,都快成国民IP了。但是啊,咱得说清楚,武松打虎,可不是他主动请缨。说白了,那天他就是喝大了,不听劝,硬要上景阳冈,结果撞上了老虎,这才上演了一场“人虎大战”。
这场“意外”,成就了武松的英雄名声,让他当上了阳谷县的武都头。可是,也正是这个武都头,引发了后面一连串的麻烦事儿。
无论是景阳冈打虎,还是后来的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武松都把一个“狠”字,拿捏得死死的。
这么说吧,武松这人,不是那种随便杀人的主儿,但是,你要是真把他惹毛了,他能赤手空拳干翻五六百斤的老虎,也能一个人灭了张都监一家,就算是无辜的玉兰,他也不会心慈手软。
可问题来了,在十字坡,面对恶名远扬的孙二娘,武松咋就网开一面了呢?
二、 啥原因?不杀孙二娘
话说武松砍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之后,被判了个刺配孟州的刑罚。
在去孟州的路上,路过十字坡,押送他的两个公差,见孙二娘长得挺水灵,就带着武松进了她的店。
这两个公差,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可他们忘了“色字头上一把刀”的古训,喝了孙二娘下了药的酒,立马就瘫了。只有武松,那可是个警觉的主儿,他假装中毒,等孙二娘来扶他的时候,突然发难,把孙二娘给擒住了。
可就在这时候,张青出现了,武松不仅放了孙二娘,还和他们拜了把子,成了“一家人”。
这可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武松不是个“狠人”吗?咋见了孙二娘,就变了个样儿?难道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
咱们瞅瞅原著里咋说的,武松是这么解释的:
“我是斩头沥血的人,何肯戏弄良人?我见阿嫂瞧得我包裹紧,先疑忌了,因此特地说些风话,漏你下手。那碗酒我已泼了,假做中毒。你果然来提我,一时拿住。甚是冲撞了嫂子,休怪!”
等等,不是孙二娘先想害武松吗?咋武松还反过来说“冲撞了嫂子,休怪”呢?
要是换做以前,武松早就一刀结果了孙二娘和张青,然后一把火烧了十字坡黑店。
要知道,孙二娘和张青开的这家店,可不是啥正经地方。孙二娘靠着自己的美貌,勾引过路的客人进店喝酒,等他们放松警惕,就往酒里下蒙汗药。
客人一旦倒下,孙二娘不仅要抢走他们的财物,还要把瘦的客人做成水牛肉包子,胖的客人做成黄牛肉包子,简直是丧尽天良!
张青也亲口承认:“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如此度日。”
瞧瞧,这俩人,用人肉做包子卖,还拿到村里去卖,简直是冷血到了极点!可是,面对这样的恶人,武松为啥没有替天行道,反而和他们称兄道弟了呢?
说白了,这就是作者施耐庵的高明之处。咱先看看武松杀了潘金莲之后做的啥,就能明白他为啥放过孙二娘了。
三、 杀了潘金莲,武松做了啥?
话说武松砍了潘金莲之后,手起刀落,砍下了她的头,还挖出了她的五脏六腑,摆在了武大郎的灵前。
书里是这么写的:“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四家邻舍,吃了一惊,都掩了脸。见他凶了,又不敢动,只得随顺他。”
杀了人之后,武松没有跑路,而是请了街坊四邻到楼上坐坐,还让士兵把王婆押上楼。然后关上门,让两个士兵在楼下看守。
后来,大家都知道,武松主动去衙门自首了。
武松杀了潘金莲之后,第一件事为啥是自首?
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的武松,对未来、对社会,还抱着一丝希望。他想通过自首,争取宽大处理,然后重新做人。这才有了后来被刺配孟州的剧情。
在去孟州的路上,武松遇到了孙二娘。虽然他知道孙二娘想算计他,但是,为了能够东山再起,他不想节外生枝,所以才没有杀孙二娘,反而和他们拜了把子。
直到后来,被张都监陷害,在飞云浦上差点丢了性命,武松才彻底看透了这个世道,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狠角色”。
不得不佩服施耐庵,他把武松这个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难怪《水浒传》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真是牛啊!
这事儿,您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