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银理财一周年特别报道副总裁贺晋:银行理财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

IT老友记 2021-06-30 10:19:34

“就信银理财而言,成立一年来,我们坚持用有价值、有深度的绿色金融投研观,加快探索碳金融发展模式与创新路径。” 信银理财副总裁贺晋表示,银行理财要树立服务绿色经济的大局观、义利观、投研观,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

贺晋指出,首先,理财要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的大局观。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2015年,《巴黎协定》提出一个更为量化精准的目标,即“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努力”。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目标)。谈及“1.5℃”为什么如此重要?他直言,“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地球的宜居性问题。1.5℃是一个全球升温平均值的概念,工业革命一百多年来,地球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1℃,对应全球各地升温区间在0℃-5℃。升温少的地区可以理解为舒适区,比如我国大部分地区;升温超过平均水平的是非舒适区,比如南北极升温超过4℃。”

他表示,“最近马骏博士的论文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描述:格陵兰冰盖正以每秒钟一万吨的速度在融化。如果全球继续升温,冰盖冰川大面积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暂处舒适区的沿海城市将被淹没,遭遇灭顶之灾。大家现在可能感觉不到,这就类似于‘温水煮青蛙’。全球已进入非舒适区的地区,类似一个人发烧接近40℃,接近了危险的水平,极端天气频发,比如今年年初美国德州极寒天气。联合国有一个预判,如果人类不控制碳排放,全球持续升温,本世纪末全球极端天气会增长10倍,全球各地都会进入非舒适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他认为,碳排放问题正演变为不可抗力和系统性的风险,原理就是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全球每年碳排放500亿吨,中国占了110亿吨左右。假设碳达峰的水平在150亿吨,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通过碳汇来消减,即每年通过森林每年消减6到8亿吨,另一方面通过碳捕捉碳存储技术,但这个量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考虑到农业和化工产生的碳排放是刚性的(近15亿吨),能源行业必须最终实现零排放。据权威测算,绿色经济的低碳化、无碳化转型,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以及100多万亿新增投资,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在贺晋看来,即将在上海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海碳交所)从无到有,未来十年会从有到强。有专家预测碳交易市场在今年会达到2.5亿吨的交易量,以20元/吨计算,是50亿元的规模。如果把碳的价格对标国际市场(约200美元/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而且,未来八大重点排放行业都会纳入进来,未来十年上海碳交易所预计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也会为投资碳市场提供更多金融工具。

其次,理财要树立的正确义利观。理财业务回归本源涉及两端,一端是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下,为人民的钱袋子争取合理回报,另外一端是在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下,为绿色实体经济提供强大金融支持。两端合起来看,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因此,在可持续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两端需要在正确的义利观下实现。

贺晋说,“正确的义利观约束我们的收益来源,有点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ESG(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简称ESG)理念。”目前全球ESG基金已经突破了一万亿美金,在主要市场上占比还不是很大。目前国际上通过立法的方式推动,我们国内也在推进相关标准的推出。具体到银行理财公司,一方面在理财产品端推出绿色主题的理财产品,为大家投资布局绿色行业提供工具;另一方面在理财投资端践行ESG理念,把正确义利观传导到企业。此外,在工具端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参与碳金融,研究碳信用品、碳衍生品、涉碳技术及其价值变现路径等方面。

第三,理财要坚持正确的绿色金融投研观。未来“双碳”是影响宏观经济的跨周期关键因素,中观行业巨变是确定的,但微观企业实现升维的技术路径尚不明确。银行理财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前瞻性的把握产业更迭的脉络和主线。在碳达峰阶段(2030年之前)预计会呈现低碳化特点,如电力行业已经出现机组的大型化,提升天然气相较于煤炭的占比,这些都是用低碳的方式取代高碳的方式,但是不能解决零碳的方式。通过优化结构的方式,能源实现了从“N到1”,绿色能源正在实现从“0到1”。 在碳中和阶段(2030年之后)是无碳化阶段。棕色行业将面临从“1到0”的情况,这对于相关企业来讲可能会叠加经济周期出现一些信用风险、估值风险集中暴露的情况。绿色行业在后续技术路径逐渐形成主流的情况下,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打开,实现从“1到N”的过程。

贺晋称,碳中和阶段的核心要素就是技术,关键技术包括碳替代、碳捕捉。碳替代就是新能源的替代技术,碳元素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提供了主力能源,而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征程上,主力能源也许将进入锂元素、钠元素、硅元素、氢元素的时代,目前各个方向的技术都方兴未艾,需要有专业行研人才持续跟踪;碳捕捉技术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液化存储的方式固化。“这将是数百亿吨级别的工程,怎么实现,目前没有人想出非常好的办法。这些碳何处安放,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技术和办法。总而言之,研究的深度决定净值的高度,‘双碳’背景下的风险收益,需要用深度研究准确认知以后,才能转化为价值。”

0 阅读:8

IT老友记

简介:互联网靠谱资讯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