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啊,最近梅根又搞了个大新闻。这次不是控诉,不是回忆,而是直接下场卖货了。开网店,带货,这路数,咱中国人熟啊!
不过,人家梅根可不是卖啥螺蛳粉、新疆棉,而是卖风衣、衬衫、礼服,还都是挺贵的。为了宣传,据说还放出了一张她女儿莉莉贝特的近照。这事儿,啧啧,想想就觉得,信息量有点大。首先,带货这事儿本身,我觉得挺正常。人要吃饭,要生活,梅根也一样。而且,她带货能力确实强,当年一个大衣都能让官网瘫痪,这流量,简直就是行走的印钞机啊!
你想,人家好歹也是个“苏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这头衔一亮出来,效果杠杠的。问题在于,她这次卖的东西,价格可不便宜。99英镑的风衣,148英镑的衬衫,1068英镑的礼服……这可不是给咱普通老百姓准备的。所以,有人就说了,这梅根是不是有点“何不食肉糜”啊?咱们先捋捋。梅根这波操作,理论上是没问题的。
她和王室有个协议,只要不公然利用王室身份谋利,她搞商业活动是OK的。但她这次宣传的时候,又用了“苏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的完整头衔,这就有点微妙了。这就好比啥呢?好比说,一个退休干部,退休后开了个饭馆,按理说,这是人家的自由。但他到处跟人说:“我当年可是给领导开车的!”这就有点让人不舒服了,你说是不是?当然,也有人会说,人家梅根本来就是公爵夫人,用自己的头衔宣传,天经地义啊!
这也没错。但问题在于,这个头衔背后,代表的是英国王室,代表的是一种特权和声望。梅根一边想摆脱王室的束缚,一边又想利用王室的光环,这操作,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再说了,梅根这次带货,还和4.7万多个品牌“付费合作”,她能从中拿到最高30%的销售佣金。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英国理财专家就说了,梅根这次能赚数百万英镑。
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梅根这么拼命赚钱,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是为了和王室较劲?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咱们从古人的角度来想想。
古代的公主,嫁人之后,一般都是相夫教子,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很少有公主会出来抛头露面,做生意赚钱。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唐朝的太平公主,那就是个女强人,权力欲很强,但下场也不太好。梅根呢?她显然不是那种安分守己的公主。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野心,想要闯出一番事业。
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她也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考虑自己的影响力,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说白了,梅根现在面临的困境,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她要在王室的光环和个人的自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在赚钱的欲望和社会的责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可不容易。有意思的是,梅根这次带货,还引发了一些关于阶级固化的讨论。
有人就说了,梅根卖的那些东西,普通人根本买不起。这不就是变相地在炫富吗?这不就是在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吗?这话说得有点狠,但也不是没有道理。梅根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关注普通人的感受。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做人难啊!尤其是做名人,更难。梅根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无可厚非。但她也要记住,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受到外界的审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