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国购买了前苏联解体后遗留在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历经数万海里的磋磨颠簸,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
从2005年之后,又历经数年的改造翻修,已经焕然一新的“瓦良格”号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关于“瓦良格”号航母的中国之行与变身之路,在世界范围内已然成为了一个传奇故事,而在每一个传奇的背后,总归会有那么几个传言——多灾多难的“三姓航母”瓦良格号也不例外。
在“辽宁”号刚刚下水服役后的那段时间中,恰逢乌克兰国内局势动荡,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有关“乌克兰在购买瓦良格时,工程师偷偷在船舶中留下了图纸,希望中方能够完成这艘船”之类的说法。
传奇传言的背后——图纸一起来这则传言算是流传较广的一则,但从亲历者的回忆来看,并不靠谱,出处是2012年出版的《瓦良格迷局——中国首艘航母的前世与华夏证券的往事》一书。
书中记载:
“那些资料起码有近20吨重。”
并且当时中方对接购买“瓦良格”号的人到船厂后,是经过了很仔细的身份审核,随后警卫军官和船厂总工程师才将中方人员带到六楼的航母专用资料库。
由于航母技术在当时是很重要且核心的机密,以至于资料库的守卫非常严格。每一层楼,都装设有“专门的电视监控系统和红外线报警装置”,“还有两人组成的巡逻队定时逐层巡逻检查”。
到地方后警卫军官和船厂总工程师各自掏出一把钥匙,同时插入锁眼,并在电脑触摸屏上验证了掌纹,这才得以进入资料库。
而对资料库中资料的交接,书中还披露了一些细节:
“等到所有的资料柜都装上车,由海关的人封好车厢后,只见刚才还面无表情的警卫军官们,突然一声号令,立刻所有警卫人员都从楼里跑了出来,列队在卡车前。随着又一声口令,所有的人都严肃地向卡车敬礼,船厂厂长和总工程师等人的眼眶慢慢红了,流出了大颗大颗泪珠。”
告别结束后,
“8辆卡车当晚直奔基辅机场,资料连夜运回国内。”
并且在30多万张设计图纸中,“有部分关键部位的图纸缺失。”
为了获得缺失的图纸,徐增平还又跑了一趟乌克兰。书里说:
“(后来,徐增平再赴乌克兰)通过私人关系,终于说服了黑海造船厂厂长和总工程师,将船厂工艺室保存的另一套完整的图纸拿了回来。”
亲历者在回忆录原文里说的明明白白“图纸是随车运走,先由陆路运基辅机场,再空运回国”。
传奇传言的背后——另一种声音显然,2012年出版的《瓦良格迷局——中国首艘航母的前世与华夏证券的往事》一书中提出的说法并不是让所有人都满意。
很快就有其他声音出现,如⼤连造船⼚原军⼯副⼚⻓就提出:
“这份图纸并不是《瓦良格迷局——中国首艘航母的前世与华夏证券的往事》一书的作者声称的那样在1999年购买‘瓦良格’号的船体时一并拿到的,而是乌克兰与我国的相关人员在敲定了“瓦良格”号的运输问题后,经过了长期协商后才得到的”。
具体地来说,是在2000年5月(而非购买交易完成的1999年),由乌克兰方面就主动开价400万美元,试图出售“瓦良格”号重型航空母舰的图纸,而负责洽谈这项业务的是刚刚成立不久的中船重工集团公司。
在瓦良格号2002年3月抵达大连后,在海军技术人员的勘察后,认为“瓦良格”号还有修复翻新后急需建成航母的价值,就地拆除实在太可惜了。
在经过进一步的技术勘验后,参加勘验的专家们提出,最好有图纸资料做参考,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航母的改造工作。
在这一基础上,由领导人拍板决定在2002年9月时,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组织人员前往谈判购买。
并在2002年同年,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又派遣了由中船重⼯集团公司军⼯局副局⻓带队的代表团,买回“瓦良格”全部图纸。
传言之中的共同点从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出二者之间的冲突争议,一种声音认为,航母的图纸采购是在1999年购买“瓦良格”号时,就随之一起采购而来,并在随后先由陆路运输基辅,再由空运回到我国的。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航母图纸的采购是在1999年航母采购交易结束后,在2002年由中船集团派遣团队,进行谈判后买回的图纸。
不论我们采信于哪种说法,都能确切地明确一件事——“瓦良格”号的图纸,绝不可能是被乌克兰的造船厂的人放在“瓦良格”号里。
传奇般的传言会增加故事的感染力和情绪价值,但事实终究是客观的事实,不会因为主观的情绪价值而发生任何改变,毕竟,随着“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被决定出售给中国的那一刻起,它与乌克兰之间的关联也已就此断开了。
而其图纸不论是谁花费真金白银购买,都可以被确认为绝不是什么颇具浪漫气息的“有前船厂工作者将图纸放在船舱”。
参考资料:
【1】殷明《瓦良格迷局——中国首艘航母的前世与华夏证券的往事》
【2】李忠效《“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3】南华早报《中国成功收购航⺟的“不幸功⾂”--徐增平》
【4】环球网《港商揭秘买“瓦良格”航母内幕》
【5】环球网《传瓦良格改装只剩升降机和飞行甲板 如造新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