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孩子的玩具被抢,要不要教孩子抢回来?别做错,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带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几乎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正玩儿开心,突然有一个孩子把自家孩子手里的玩具抢走,惹得孩子哇哇大哭,那么每当这个时候,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
有人认为孩子之间玩儿,大人还是不掺和的好,该不该要回玩具,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有人认为自家孩子不能受欺负,出现这种情况,应该第一时间抢回玩具;有人认为应该教孩子懂得谦让,再去抢回来太不好了……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各有看法,似乎都有道理。孩子的玩具被抢,要不要教孩子抢回来?答案让人深思。
还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在游乐城里玩儿,当时去得比较早,除了我家小丫头,还有一个稍微小一点的男孩,一开始两人结成了玩伴儿,看起来玩得很开心,一会儿汤秋千,一会儿滑滑梯。
两人玩累了都到沙坑里坐着玩儿,正玩儿的时候,小丫头找到了一个贴着图案的小铲子,那个男孩也看到了,有些想要的意思,但没支声。
没过一会儿,男孩猛地使劲去抢小丫头手里的小铲子,看着年龄小力气还挺大,不过小丫头也不甘示弱,努力地握紧铲子,男孩还是因为小没抢到手,于是准备第二轮去抢。
这时男孩妈妈开口了,对我家小丫头说:“你大一点是姐姐,能把铲子让给弟弟玩儿一会儿吗?”
小丫头犹豫了一下,又看看我,主动把铲子递给了男孩,我心里还为丫头的举动庆幸时,男孩又在丫头跟前抢走了几个玩具,弄得她瘪着嘴,特别委屈。
见到此景,我感觉我平时是不是教育错了?让孩子过于谦让了。平常生活里,总是教导孩子懂得谦让,不要没规矩等等,但这么做真的好吗?
在孩子玩具被抢的事情上别做错,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当孩子只知道谦让时,就会事事受委屈,有时候自己明明很委屈,还要去迁就别人,生怕对方生气、不高兴、不和自己玩儿,那么经常这样,孩子会变成一种讨好型人格,这种伤害看起来无声无息,但是造成的影响一点不小,家长们要重视起来。
所以我们不能只教会孩子谦让,还要教会孩子拒绝,这两者并不矛盾。
平常家长们可以这么教育孩子,当遇到自己的东西被抢时,就不会一味地谦让,看看怎么做?
1、在和别人一起玩儿的时候,如果手里有玩具,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东西,不要让别人抢自己的玩具,而自己也不去抢别人的玩具,除非两个人都有互换玩具的意思,征求对方的同意,打成共识才行,如果心里不愿意分享,不用强迫自己。反之想要玩儿别人的玩具时,别人不想给,那就不要,别人也有不给的权力。
2、遇到抢夺者时,要设法保护好自己的玩具,万一被抢走,自己要有勇气去抢回来,抢不回来或者对方太强大,那就找大人求助,决不能忍气吞声,成为一个被欺凌者,让别人认为自己好欺负,今后谁都想欺负一下。
3、面对看似很有礼貌的家长,孩子还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不想给就不给,比如前面那个家长对小丫头说话很温柔,听起来挺有礼貌,但其实她还是在帮助自家孩子,那么小丫头不愿意的时候,大可以果断拒绝,没必要谦让。
那么作为抢玩具一方,家长这时候应该先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让别人孩子学着谦让,别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