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这份防控贴士送给家长

我是佑佑 2024-06-23 11:12:19

幼儿园晨检发现孩子口腔有疱疹,再一看手脚也有疹子,糟糕,莫不是手足口病吧?没错,每年手足口病流行季如期而至,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家长们做好应对措施了吗?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1~2岁组发病率最高,每年自3月下旬开始,手足口病疫情逐渐上升,4~7月进入高发季节。

导致手足口病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及A10型,近年来后两者感染占比呈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传播,主要传播方式:

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毛巾、牙杯、餐具、床上用品等物品而感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感染;

此外,患者发病前在潜伏期就具有传染性,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潜伏期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分为普通型和重症型,绝大多数都属于普通型。

普通型

非特异性症状:急性起病,发热、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部分病例可无发热。疱疹: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可见散发性的疱疹或斑丘疹,偶见于躯干。皮疹消退后不留疤痕或色素沉着。

普通型患者多数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型

除了手足口病的常见表现外,病情迅速进展,有如下报警症状时,需警惕重症,立即就医。

1. 持续高热不退;

2.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4. 出冷汗、四肢末端凉。

1. 针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抗病毒药,主要是缓解症状治疗,用药主要是退烧、缓解口腔、咽部疼痛等。

2.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4. 少数重症患儿病情快速恶化,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需警惕重症报警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接触患儿

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别人,按照有关防控指南要求,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2周;

注意卫生,清洁消毒

餐前、如厕后或更换尿布后要洗手,可使用肥皂或含氯的洗手液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经常清洁或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可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也可以开水煮烫5-10分钟。勤晒衣被,阳光下暴晒3-6小时。

减少聚集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

环境通风

教室、居室等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接种疫苗

我国已有针对EV-71病毒的疫苗,能有效降低EV-71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率和死亡率,虽然不能预防其他种类的肠道病毒,但会大大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孩子应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的接种程序。

总之,手足口病可防可控,通过提高警惕、加强个人卫生、减少聚集、接种疫苗等方式预防手足口病,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0 阅读:0

我是佑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