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曾在美国三场演出百万美元的徐小凤,为何如今不火了

西哈爱娱乐 2024-11-23 11:20:44

在《大湾区升明月》电影晚会上,徐小凤压轴出场,一首首金曲信手拈来,台风稳健,歌声饱满。

因为这场演出,有人又开始讨论徐小凤,主要是因为有人质疑她是不是在假唱。

TVB随后放出彩排视频力证清白,也引发了更多讨论。

引发人们热议的,不仅是徐小凤的歌声,还有她这些年的生活状况。

曾经徐小凤的演出费用高达上百万,但如今的她却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

1.

当时,香港的歌坛竞争激烈,像她这样没有背景,风格又不主流的歌手,很难获得认可。

这家小酒吧的老板给了她一个工作机会,不过要求还挺严的:工作时间是从每晚7点到凌晨2点,而且工资每月才600港币。

尽管如此,徐小凤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对她而言,会唱歌就足够幸福了。

在小酒吧里,徐小凤的歌声逐渐吸引了一批忠实听众。

她的歌声,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甜腻风格,带着一种独特的磁性和沧桑感,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经历。

很多人专程来,就为了听她唱首歌。

她的名气逐渐传开,“豆沙嗓”的称号也开始在圈内流传。

越来越多的酒吧和夜总会向她发出邀请,她的演出安排也越来越满,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跑14个场子,收入也翻了几番。

父母原先对女儿的做法不太认同,但现在看到她这么努力并取得成绩,就慢慢支持起她了,成了她强大的支持者。

徐小凤的童年,是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1949年,她出生在湖北武昌,一个动荡的年代。

两岁那年,我家搬到香港,图的是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不过,这个家里穷困的现实可没给这个家庭留情。

徐小凤作为家里的大女儿,很早就开始帮忙照顾五个弟弟妹妹了。

沉重的家务,逼仄的居住环境,让她过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她上到二年级就无奈地离开了学校,再没去过校园。

为了生计,她辗转于不同的工作,理发店、小商铺,都留下了她辛勤的汗水。

在忙碌的日子里,音乐是徐小凤唯一的放松方式。

收音机里传出的歌声,点燃了她心中对音乐的渴望。

她喜欢随着歌声轻吟,在旋律里觅得一丝清闲和欢愉。

十六岁那年,她无意中陪朋友去参加了“南国之莺”这个歌唱大赛。

她朋友没当选,她却意外拿奖,凭借一首白光的《恋之火》成了“小白光”。

这份意外的荣耀,并没有让她的生活轨迹有所变动。

那时候大家喜欢甜美的声音,徐小凤的嗓音低沉独特,没几家唱片公司愿意签她。

她心里对音乐的热爱,已经开始悄悄萌芽了。

对唱歌的热爱,与父母的期盼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在父母看来,唱歌是不务正业,娱乐圈更是鱼龙混杂之地。

他们希望女儿能找个固定工作,过上平平稳稳的日子。

徐小凤能感受到爸妈的顾虑,可她还是不愿意丢掉自己的追求。

她没跟父母闹矛盾,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她对音乐的热爱。

她边工作边努力唱歌,歌声总能感染到周围的人。

理发店里,她清亮的歌声常常吸引顾客驻足聆听,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最后,看到女儿的执着,爸妈心软了,答应了她的梦想追求。

在得到父母赞同后,徐小凤开始努力寻找发展的机会。

她跑遍了香港的各大夜总会和酒吧,毛遂自荐,却屡屡碰壁。

1969年,对徐小凤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

在著名指挥家文就波的推荐下,她与南国唱片公司签约,灌录了12首歌曲,并以《墙》、《秋夜》、《恋之火》三张专辑的形式发行。

随后,她又签约百代唱片公司,正式踏入歌坛。

20岁的徐小凤,开始了她的职业歌手生涯。

她的歌声,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沉稳和大气,与她年轻的年龄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差。

简单的舞台布置,一袭长裙,一个麦架,加上她标志性的微笑,构成了徐小凤独特的舞台形象。

1972年,徐小凤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轻烟》,成为一名影视歌三栖艺人。

在歌坛崭露头角后,她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她老是在尝试新鲜的音乐风格,挑战各种不一样的音乐流派。

她明白,想在音乐界站稳脚跟,就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不同于其他歌手保护嗓子的方式,徐小凤的开嗓秘诀竟然是喝辣椒油,这独特的习惯也成为她个人魅力的一部分。

她换了好几家唱片公司,但都没闹出啥大事,事业发展挺顺利的。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这段与郑永福的婚姻,低调而隐秘,甚至在多年后才被媒体曝光。

在事业的上升期,徐小凤与TVB发生了冲突。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