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波|申花申诉必然无效?同一染缸,为啥只有裁判干净

实话球说 2024-05-03 08:46:47

4月29日晚,就在以上海德比申花绝杀被判无效为高潮的近期判罚争议愈演愈烈之际,中国足协裁委会评议组公布了包括申花绝杀无效在内的来自中超、中甲、中乙和女超联赛10个判例的评议结果,申花绝杀无效的判例被认为判罚正确,这意味着申花慷慨激昂的申诉打了水漂——当然,申花申诉本来也不是为了成功,因为自从中国职业联赛有了申诉这条规则以来,就没人申诉成功过。然而,申诉还是有意义的,至少能让中国足球裁判这个特殊群体第N次地成为舆论的焦点,提醒人们,中国足球沦落到今天这种不堪的地步,千万别忘了这个群体做出的贡献。

正像足球裁判是足球的一部分一样,中国足球裁判也是中国足球的一部分。中国足球跟足球不是一回事,中国足球裁判跟足球裁判同样不是一回事。足协裁委会这次做出的10条判例评议,看上去非常认真和专业,可惜,从舆论的反应看,极少有人相信对这些判例的评议完全出于公心。严格讲,把国内赛场所有争议判罚的产生都归咎于偏哨、黑哨、官哨,肯定不是事实,其中大多数乃至绝大多数,还是属于专业范畴,要么是裁判能力不够、经验不足,要么是球迷、媒体基于地域情结或历史恩怨等因素,对规则理解有误或解读不同,但必须承认,正是数量上不占多数的不属于专业范畴导致的那一部分争议判罚,决定了中国足球裁判群体的人设和行业形象。

中国之外的足球裁判就没有判罚争议吗?不仅有,有些造成的影响和惹出的风波并不亚于中国的足球裁判,即使公认为国际足坛顶流的欧洲足坛,五大联赛的裁判里,争议判罚事件亦从未间断过。包括门线技术和VAR在内的科技手段的介入,虽然使判罚变得更为公平堪称共识,可是在减少争议这一点上效果似乎并不显著。然而,中国之外足球裁判特别是欧洲足球裁判的人设和行业形象,与中国足球裁判称得上天差地别——很少有人会把这些判罚争议,归咎于非专业范畴,哪怕对这个群体中个体的评价差异再大,群体总体上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依然能够得到保证。

这种现象其实不难解释。中国足球本身便是个另类,中国足球裁判不太可能是他们国外同行的合格的同类。中国足球的从业者,首先是中国足球环境和文化的产物,然后才是足球行业和专业的组成部分。单论后者,他们中间的精英已经出现在世界杯正赛和亚洲杯决赛的赛场上,业务水准比之国外同行毫不逊色;与此同时,出任世界杯正赛主裁的中国金哨因贪腐进了监狱,中国足球裁判在中国足球第一轮反腐风暴中群体崩塌,又令国外尤其是欧洲同行恍若隔世。尚未完全平息的第二轮反腐风暴,中国足协高层几近团灭,涉案球员、教练、俱乐部高官甚至外援大面积中招,只有裁判群体至今独善其身,耐人寻味的是,这丝毫没有改善裁判群体的人设和行业形象,人们宁愿相信他们是漏网之鱼,也绝不肯认为这些人或已改邪归正。

因此,申花明知申诉无用仍坚持申诉,舆论在并不确定傅明判罚申花绝杀无效动机如何的情况下,仍认定他是黑哨或官哨而非技术性误判,而且,无论足协对申诉做出怎样的回应和裁委会的专家们对这次争议判罚给出怎样的专业结论,申诉方和主流舆论都不会予以认可。这本质上是对中国足球裁判群体以至于整个中国足球的不信任。中国足球并非一无是处,中国足球裁判也绝不可能都是坏人,遗憾的是,这个行当的信誉和权威早就被挥霍殆尽,坏事干得太多,好事也会被视为坏事。足球裁判是足球的缩影,足球则是社会的缩影。这就是所谓的“塔西佗陷阱”。一旦掉进去,想爬出来就太难了。

0 阅读:0

实话球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