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寺院地处西湖边,闹中取静人文厚重,落樱缤纷还有红花绽放

富网评旅游 2023-04-01 13:43:02

旅行,是一种心情,一次发现,一段回忆,分享我在杭州遇见的春天美景,樱花是春天烂漫的象征,杭州有很多赏樱的胜地,如太子湾、茶博、花港观鱼等,不过如今我推荐的这处地方,是最近几年才被人熟识,位于西湖边的黄金地段却少有人知,闹中取静且免费参观,如今不仅有樱花的洁白,还有红花绽放的唯美。

友情提示,文末有游玩小攻略。

这处景点,就是位于北山街葛岭路上的玛瑙寺,杭州是江南佛国,有很多非常著名的寺院,如灵隐寺、径山寺、净慈寺、法喜寺等,但一提起玛瑙寺,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就连我这个在杭州住了几十年的本地“土著”,也是近几年才得知。

因为这段时间媒体和朋友圈上,玛瑙寺的樱花也是刷屏了,于是起了个心,想着今年一定要去看看,周末看天气不错,先去浴鹄湾和乌龟潭走一圈,然后骑个自行车前往北山街,早就知道这里有个连横纪念馆,也路过好几次,但却一直没有真正的走进去。

桃红柳绿但也是人头拥挤的白堤断桥景色。

很多人来这里一下子还找不到寺院的大门,因为北山街上的牌匾写的是“连横纪念馆”,走过狭窄的小巷,才能看到入口,其实现在玛瑙寺只是旧址,大殿已经荡然无存,也没有僧人。

玛瑙寺原名玛瑙宝胜院,由五代吴越王于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在孤山玛瑙坡创建,并在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52年的时候迁建到这里,创建八百多年来,历经多次的毁损和重建,如今我们看到的建筑,只有山门、厢房和园林等是在清朝的同治年间(1862-1874)遗留下来。

整座寺院为旧址重修,依山傍水,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中的几座厢房,作为连横纪念馆的展览场地,连横是《台湾通史》的作者,爱国史学家,民国时期曾经在此研究整理文史资料,并留下“一春旧梦散如烟,三月桃花落酒船,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的诗句,也与玛瑙寺结下渊源,在此可以了解连横的生平以及台湾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等,此外还有一处展馆有精美的现代工艺品展示,也是让我眼前一亮。

厢房前有圆形拱门,而园内的一棵巨大樟树,让我特别惊奇,树高约23米,冠幅达到25米,胸围330厘米,枝干高大树荫蔽日,很有气势,在吴山上看过800多年的樟树,感觉也没这棵大,可看牌子上的介绍只有160年,会不会是1600年?

走过厢房,是一个空旷的院落,据说,这里就是昔时大殿的旧址,青砖地坪上隐约还可见到20余个“磉鼓”,整修后的庭院,基本按原样布局,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往右手边走,路边几棵红枫特别亮眼,而墙上斑驳的竹影,更有一种雅和静之感。

走到大殿东首,有一座两层楼房,取名仆夫楼,飞檐翘角,颇具江南古典园林韵味,楼内如今是座咖啡室,名字非常的有“网红”气势,“顾宫有喜”,海报上的一张图片,红色的琉璃屋角配上粉红的樱花和蓝天点缀,真是惊艳。

楼前有一小亭,称“仆夫亭”,亭旁还有一淌流水潺潺,据介绍,这就是“仆夫泉”,明代张岱在《西湖寻梦》有这样的记载:“僧侣芳洲仆夫艺竹得泉,遂名仆夫泉”,不过此时吸引我们争相拍照的,并不是泉水,而是那水中的樱花花瓣,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样的意境没有人不喜欢,水中还有咖啡室主人摆放的一套茶具,更具画龙点睛之感。

虽然庭院内的樱花已开始凋落,但打卡拍照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特别是二楼,提供俯瞰的机位,窗台前也是挤满了人,院内还有一棵高大的红花檵(jì)木,也是到了绽放的最佳时刻,深紫色花儿在洁白樱花的陪衬下,更有一种色彩上的喧宾夺主之感。

红花檵木是常绿灌木,金缕梅科,是檵木里色彩最美的一种,紫红色的花儿仿佛灿烂的云霞,热烈奔放,如丝如云,细看像打结的棉团,粗看又像热烈的火烧云,这么色彩浓郁的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也是长了知识。

院中还有腊梅数棵,其中一棵树形盘曲,姿态丰富,正是号称“西湖腊梅王”的梅树,年轮已达百岁之上,可惜已过花期,附近还有仆夫池,池中有一座杨英风的“梦之塔”雕塑,外层是中国古代的云纹。

总体上,首次打卡玛瑙寺,印象还是很深刻,寺院虽然已经名存实亡,但这里看点还是很多的,特别是春天,樱花、檵木、腊梅,还有红枫和竹林,园林庭院的风格浓郁,喜欢了解历史的也能品味许久,是个值得一来的地方。

小贴士

1、 参观玛瑙寺无需预约,无需门票,每周一闭馆,开馆时间是8:30,到16:30就关门了,具体地址是葛岭路17号,周边最近公交站是“葛岭”,可坐7路、WE1314、27路、277路等公交抵达,周末建议绿色出行。

2、 今年早樱花已基本谢幕,红花檵木花期较长,可持续到4月底,寺院旧址面积不大,最佳打卡点就是仆夫楼,院内走马观花半小时即可,细看大约1-2小时。

你去过玛瑙寺吗,对这里印象如何?欢迎文后留言探讨。

谢谢阅读,用真实的游览分享所见所感,用美景和美文留住美好,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秋日侠影,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43

富网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