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潘城
四年前,我在横滨的白乐站往神奈川大学去的小路上吃到一种蘸面。那是一家很小的夫妻店,叫“吉之轩”。老板是福建人,精瘦,很勤勉,头上永远紧裹白毛巾。我一拉门进去,他就跟所有日本店家一样大呼一声:“欢迎光临!”把我吓一跳。
比起日本的拉面、荞麦面,食客们对蘸面的认识往往不详,如果以考古学的方法为文物定名,这种面大概可以叫作“鸡猪高汤调和鱼芥汁蘸面”。面端上来两大碗,一碗是堆成小山的干捞面条,放上一切两半的酱煨蛋,另一碗则是浓郁的蘸汁,内有两片猪肉、笋、海苔,再撒一把葱。提起一筷子面条放入滚烫的汤汁里一蘸,呼噜噜下去,乍吃只觉得咸,再吃欲罢不能。这店也实诚,面条是“大盛”(免费加大量),一顿下去饱得连晚饭也省了。但隔两三天,就很想再吃。
疫情三年回中国吃不上这口,谈不上朝思暮想,总也有午夜梦回。深怕那家小店会不会早就关门大吉。又到白乐的第一顿就去“吉之轩”报到,一切如昨。一说中国话,都格外亲切,我边吃边问老板蘸面的来历?老板说你看墙上那两幅字——
一幅写着“面绊心之味”,另一幅是“诚信努力根性”,落款均是“池袋大胜轩 山岸一雄”。论书法,这两张小字何足道哉,所以我一直视而不见。又兼中国人开日本面店,虽然味道好,从来也没想着他会有什么传承。
山岸一雄的字
没想到这位山岸一雄竟然就是这种蘸面的创始人,第一本店就在东京市中心池袋区的大胜轩。老人晚年病弱,站不住,还要坐在自己的店门口迎客,成为活招牌,难怪日本许多饮食店门口挂的牌子总是写着“一生悬命营业中”,很有些悲壮。
山岸老人如今已谢世几年。眼前这位福建小老板,十八岁初到日本谋生,吃到老师傅一碗“呲开”面,励志学艺,成为山岸的第三代传人。小店开张时,师公就把一生做面的两个宗旨写下来送给他。好比茶道宗师对徒弟认可的墨迹。
腼腆的老板看到我敬佩的表情,既羞赧又得意,我赶紧追问,这蘸面的汤汁如何调制?
汤汁果然是第一要紧,在煎熬上下足功夫。先说高汤,放猪肉要从猪脸肉、猪耳朵、猪五花、猪大骨、一直用到猪脚,鸡肉则从鸡头、鸡翅、鸡皮用到鸡脚,其中鸡头的清洗尤为麻烦,被老板减去。然后是放入洋葱、大蒜、葱及种种蔬菜。另一方面要用八至十种鱼芥混合调汁。所谓鱼芥就是各种咸鱼磨成的粉末。
虽然老板不厌其烦的向我数出这许多原料,几十种食材的配比是不外传的,烦难程度也可想而知。
唯一可惜的是,面条本身的口感似不如当年了。老板无奈的说,三年疫情,生意清淡了一半,日元贬值,面价又不好涨,很艰难。为了降低些成本,只好省去当年特别定制的那种面条,但调理蘸汁,还是一样不敢少。
白乐这地名,让我联想到白居易——白乐天,惜东瀛米贵,居大不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