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第一人”凌志军:坚持不化疗,5年从晚癌到痊愈,咋做到的

濛濛评娱乐 2024-07-12 00:27:42

2007年,这位备受尊敬的人民日报社出版编辑、资深记者和畅销书作家被诊断出晚期肺癌,医生给出的预测令人心碎——他的生命可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

然而五年后,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发生了:凌志军竟然康复了!

这个惊人的转折不禁让人好奇:凌志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他是怎样在死神的阴影下挣扎求生,最终重获新生的?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幸福生活

凌志军1963年出生于上海,但他的成长岁月是在北京度过的。从小,他就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坚韧和进取精神。

15岁那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年轻的凌志军毅然决然地走出校门,进入工厂工作。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也为他日后的写作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9岁时,凌志军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参军入伍。

军旅生活的磨砺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也培养了他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退伍后,凌志军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功进入新华社,成为一名记者。

在这个岗位上,他走南闯北,用笔和镜头记录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在不断的采访和写作中磨练着自己的文字功底。

30岁那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凌志军考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在这里,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

正是这样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凌志军后来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和编辑。

然而,就在凌志军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命运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残酷玩笑

2007年的一天,凌志军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房间在他眼前旋转,呼吸变得异常困难。他想要呼救,却发现自己连开口的力气都没有。在意识模糊之际,他重重地倒在了地板上。

幸运的是,他的家人及时发现了异常,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在医院里,凌志军被推进急诊室,医生们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一系列检查。

几个小时后,主治医生神色凝重地走进病房。深吸一口气,缓缓说出了那个可怕的诊断结果:“凌先生,很遗憾地通知您,您患有晚期肺癌,而且已经发生了脑转移。"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凌志军和家人的世界。

更令人绝望的是,医生接下来的话:"根据目前的情况,您可能...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

凌志军感到天旋地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崩塌。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凌志军陷入了深深的震惊和绝望之中。

面对癌症的威胁,凌志军没有盲目地接受常规治疗,而是开始了一场独特的抗癌之旅。他拒绝了医生建议的化疗和放疗,这个决定源于他对父亲遭受化疗痛苦的深刻记忆。

相反,他选择了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

为了治病,凌志军辗转于各个医院里,听取不同的医生有关癌症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观点为凌志军提供了新的思路,让他有勇气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权衡多方意见后,凌志军决定采用传统中医治疗作为主要方法。他相信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温和治疗可能更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

同时,他也没有完全排斥西医,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手术方案。

2008年,凌志军接受了肺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前的准备过程充满了紧张和期待。当他被推入手术室时,整个家族都在外面焦急地等待。

手术持续了几个小时,对凌志军和家人来说,这是漫长的煎熬。

手术成功了,但医生仍建议进行后续化疗。然而,凌志军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他拒绝了化疗。

他相信,癌症有可能自愈,关键是要学会聆听自己的身体。

这个决定虽然冒险,但凌志军坚信这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抗癌生活

为了专注于康复,凌志军毅然辞去了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改善生活质量上。

他彻底改变了生活习惯,从饮食开始。

凌志军采用了“杂、粗、素”的饮食原则,增加了各种蔬菜、全谷物和豆类的摄入,减少了肉类和精制食品的消耗。

睡眠成为凌志军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他严格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相信良好的休息能够帮助身体自我修复。

同时,他也建立了规律的作息和排泄习惯,让身体回归自然的节奏。

适度的运动和晒太阳成为凌志军每天必做的事情。

他开始练习太极拳,不仅锻炼身体,也平静心灵。每天清晨,他都会到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的温暖。

心理调节是凌志军抗癌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他学会了冥想和正念练习,努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他常常告诉自己:“每一天都是赚来的,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凌志军的抗癌之路不仅是一场与疾病的搏斗,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和生命重塑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创作《重生手记》,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他的抗癌经历,更成为了无数癌症患者的希望之光。

通过文字,他不仅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找到了一种宣泄和治愈的方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承载着他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与此同时,凌志军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学会了“放空自己”,不再被工作和社交的压力所困扰。他开始享受独处的时光,静静地聆听内心的声音。

徒步旅行成为凌志军抗癌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他相信,行走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净化心灵。

从最初的短距离散步,到后来的长途跋涉,凌志军的脚步丈量着大地,也丈量着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凌志军的努力很快就有了回报。

仅仅两个月后,他的肿瘤就明显减小了,这个惊人的进展给了他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到2012年,医生的检查结果证实凌志军已经康复。更令人惊叹的是,凌志军完成了8000公里的徒步旅行。

康复后的凌志军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经历鼓舞着更多的人。

他出版了个人摄影集,用镜头记录下生命中美好的瞬间。

虽然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但凌志军的影响力并未减弱。

《重生手记》持续畅销,成为许多癌症患者的精神支柱。他又出版了新书《追光之旅》,继续传递着希望和勇气的信息。

回顾凌志军的抗癌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关键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首先是保持冷静和理性。

面对可怕的诊断结果,凌志军没有陷入恐慌,而是冷静地分析情况,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其次,凌志军既不恐惧癌症,也不盲从医嘱。

他勇敢面对现实,同时保持独立思考。他广泛咨询专家意见,但最终的决定都是基于自己的判断。这种态度让他在抗癌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权。

最后,凌志军坚持正确的治疗方向。

他不仅关注身体的治疗,更注重心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他相信,真正的康复不仅是肿瘤的消失,更是整个人的重生。

凌志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生命中最大的挑战,我们也有能力创造奇迹。

他的经历不仅是一个个人的胜利,更是对所有面临困境的人的鼓舞。

参考文献

[1]凌志军,《【好书推荐】《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辽视新知.2018-10-26

[2]《凌志军专访:抵御癌症最好的武器不是神奇的药物》.肺癌康复圈.2017-09-20

[3]鲁洋,《当初被医生诊断活不过3个月,现在依然很健康!人民日报记者患癌后的8大感悟,字字如金!》.健康时报.2018-01-26

2 阅读:429
评论列表

濛濛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