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8月10日下午,俄乌冲突第898天,库尔斯克战役第5天。
种种迹象表明,俄乌克战局已然明显升温,并且正迎来一个重大拐点:接下来三周非常关键——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果将深刻影响整个战争的走向,并且还将对美国大选、欧洲局势均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有必要深入就此剖析一二。
当地时间8月7日,央视新闻:乌总统签署法令,延长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90天
一、乌军集结13支部队,3个机械旅打头阵:俄罗斯已然迎来严峻考验目前来看,库尔斯克局势仍然紧张,战情迷雾重重:已经引发广泛热议。
其中,有两个非常关键的话题是,乌克兰到底为库尔斯克战役准备了多少兵力?目前,其在该地区又投放多了多少兵力?
——之所以说它关键,是因为,这是判断库尔斯克局势发展的主要依据!
而就网络观察来看,关于乌大规模突袭俄库尔斯克的兵力,有说300人,也有说1000人或2000人,还有说法是2万精锐或4万大军。
好了,废话不多说。回到正题
当地时间8月9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7日表示,乌军一支千余人的分队8月6日凌晨5时30分发动进攻,主要目标是夺取库尔斯克苏贾镇。
紧接着,就在当天,美国主流媒体《福布斯》报道称,截止目前,乌克兰武装部队至少有三个旅,人数多达6000名士兵,拥有北约装备,正在库尔斯克地区推进:但他们有可能掉进俄罗斯军队的大包围。
并且,该媒还称,目前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具体部队是第22和第88机械化旅以及第80空降突击旅——他们被认为是装备最强的精锐旅
——这应该是首次有美西主流媒体具体提及乌克兰军队在库尔斯克有进攻人数。
报道截图
随后,俄罗斯国防部9日下午通报称:过去24小时内乌军在库尔斯克州损失超过280人以及27辆装甲车辆,其中包括4辆坦克——截止目前,乌军在库尔斯克州总伤亡为945人,并损失102辆装甲车辆。
显然,这三则来自主流媒体的重要消息,基本可以推测出:此次乌军为进攻库尔斯克,应该准备了兵力人数约为2万,这与俄乌开源消息相符合,也就是:
乌军集结13支部队,3个机械旅打头阵——目前进入库尔斯克的乌军人数则为5000余人,其他则在苏梅地区伺机而动。
8月9日,人民网:俄乌冲突持续,实拍苏梅地区乌克兰士兵
换言之,尽管眼下乌克兰损失近千人后,库尔斯克局势仍然没有明显缓和迹象,甚至多个消息称乌军仍在尝试进攻和企图在库尔斯克地区站稳脚跟,这显然表明现阶段的损失仍在乌克兰的承受范围。
同时,除非乌克兰继续从其他抽调兵力,否则当俄特种部队和预备队的抵达,以及俄罗斯加大对苏梅乌军的打击力度,有理由认为,乌克兰不太可能在库尔斯克地区取得重大进展:未来两周,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就有可能熄火。
归根结底,乌军想围魏救赵,奈何俄军血太厚,完全不需要把特别行动任务区的作战部队抽回来,直接调动境内的部分军队就足以持续反击
俄军已经迅速增援库尔斯克
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此。
截止目前,前线最新消息显示,库尔斯克局势已有平静迹象。库尔斯克州的乌军已经开始转为防御。大批俄罗斯援军已经抵达。战斗主要发生在苏贾、斯纳戈斯特和马来亚-洛赫尼亚周围。苏贾的乌军已被俄军赶出镇外!
也就说,接下来,非常关键的问题将是:
——在顿巴斯局势持续恶化的背景下,乌克兰还会继续向库尔斯克派遣部队吗?如果答案是不,那么仅凭现有兵力,乌克兰能够扛住俄军的反击吗?
显然,这个答案主要还与泽连斯基当局的作战意图以及美西的支持有关。
态势图
二、乌军深入俄本土,泽连斯基应有七大意图:那么,普京会让他如愿吗?目前来看,综合各方动态及现状,不难得出,乌军深入俄本土,泽连斯基或有八大意图。
具体而言:
第一,提振乌克兰和美西赢得胜利的信心,阻止大规模跨境逃离趋势,并为进一步加强动员创造有利条件
当地时间8月9日,俄乌网报道称,基辅当局武装部队库尔斯克州的突袭行动,有乌克兰专家分析,旨在实现两大目标:分散俄军在顿涅茨克前线的注意力,并提振乌克兰国内士兵的低迷士气。
近期,乌纳军中士兵逃离现象频发,甚至成批出走,这一现象已引起西方媒体广泛关注。
《德国之声》近日披露,今年基辅军队的逃兵问题已严重至不容忽视。报道称,平均每14名士兵中就有一人擅自脱离部队。仅2024年上半年,逃离军队的士兵数量已高达3万之众。
8月7日,《via vk》:另一起大规模逃离乌克兰的企图在乌克兰摩尔多瓦边境被成功挫败
第二,夺取库尔斯克苏贾镇天然气测量站,进而向美国示好,并还可拿捏欧洲多国,以及打击俄罗斯经济中枢:进而影响俄罗斯长期作战能力和削弱其对欧洲影响力。
据悉,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向欧盟出口天然气增长24%。而乌军这次袭击的苏贾地区,拥有俄天然气从乌克兰输送到欧洲的唯一管线:事实上,眼下欧洲天然气涨超5%
换言之,夺取库尔斯克苏贾镇天然气测量站应该是乌方主要意图——而一旦成功掌控这个关键设施,就相当于拥有一个不错的筹码,在与欧洲对话时,可以占据一些主动。
同时,对于美国来说,如果接下来乌方成功炸毁这个设施的话,那么欧洲即使不想买美国昂贵的天然气,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第三,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闹个天翻地覆,打击普京威信,并通过种种手段企图让俄罗斯动摇或放弃继续特别军事行动
第四,夺取库尔斯克核电站,并打乱俄乌东推进战略,进而让乌克兰在未来谈判中保持强势地位
当然了,乌克兰要想实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兵力不足,俄罗斯早已在核电站周边布置了重兵。
更重要的是,眼下,俄罗斯已经开始了全面反击。同时,截止目前,俄罗斯军队仍然在乌东地区持续推进。
第五,向美西展示实力,表明此前通过的欧盟援乌计划和美国援乌法案是正确之举。同时,也是在争取美西更多支持和长期援助。
同时,还强力阻击欧尔班的和平使命计划和乌克兰国内日益高涨的“割让领土换和平”的呼声
7月12日,《卫报》:欧尔班在北约峰会期间避开了拜登,并会见特朗普,因为这是他的和平使命行动的第五站
第六,为第二次和平峰会造势,并计划届时逼迫俄罗斯作出重大让步
目前来看,6月瑞士和平峰会的失利严重损害乌克兰当局和乌克兰社会通过外交和国际支持来赢得信利的信心——邀请160国参会,最终只有91国签到,75国签署乌克兰危机联合公报。更重要的是,这个公报还删除了俄罗斯侵略
可以说,不难想象,第一次和平峰会的失败是深深刺痛乌克兰,也让泽连斯基当局决心汲取教训,设法在举办第二次和平峰会之前,拿到更多筹码,进而企图逼迫俄罗斯做出重大妥协
6月21日,英媒:泽连斯基和平峰会彻底失败了,国际社会对永远战争的支持正在减弱,丑陋妥协的时刻已经开始
第七,助推哈里斯赢得大选,并向美西精英群体暗示:即使俄罗斯全面控制乌东四州,乌克兰也能长期作战——方式就是频频突袭俄本土,这会让美西很难放弃继续推进乌克兰削弱俄罗斯的战略意图
值得一提,据美国最新民调来看,哈里斯和特朗普的全国支持率:一个47.3%,一个47.2%,两人可谓是几乎打平。
而在7个关键摇摆州,除了北卡和宾州,其余5州哈里斯的支持率已实现全面反超。
那么,面对如此态势,俄罗斯会让乌克兰如愿吗?
目前来看,必须客观地说,乌克兰突然大规模进攻俄本土,很可能会改变美欧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泽连斯基这一着棋,并不差,至少在政治上是如此。
当地时间8月9日,美国《政治报》称,德国和其他乌克兰盟友一直不愿意让乌克兰打击俄罗斯,但最近的进攻可能正在改变政策
该报还指出,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西方正在向乌克兰施压,要求其停止对库尔斯克州的进攻。也尚不清楚乌克兰军队当前攻势的长期目标是什么以及是否能够守住被占领的领土。
但4天后,自从乌克兰派兵进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后,敌对行动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副新闻秘书萨布丽娜辛格在记者会上说,乌克兰正在采取措施抵御袭击,符合美国的政策
她的原话是:
"是的,这(乌克兰对库尔斯克州的攻击)符合我们的政策。从一开始,我们就支持乌克兰抵御跨境袭击,并在必要时进行报复。
他们正在采取措施抵御袭击,这符合美国的政策。"
此外,值得一提是,当地时间8月9日上午,俄罗斯方面称,库尔斯克方向俄军开始反击
据初步消息,俄军已重新控制马来亚洛克尼亚,战斗正在进行中。俄军也在向列奥尼多沃和新瓦诺夫卡推进。
随后,到了下午,则显示:俄军在苏贾镇附近发起反攻,将乌军赶出村郊。乌克兰武装部队还失去了对科雷诺沃镇附近柳比莫夫卡村郊区的控制。
目前,库尔斯克州的乌军已经开始转为防御。大批俄罗斯援军已经抵达。
8月9日,库尔斯克方向俄军开始反击
及至现在,以《渔夫》为代表的亲俄专业军事频道,已经明显减少忧虑了
据悉,此前几个小时,它表示,尽管库尔斯克地区边境地区的激烈冲突仍在继续,但随着俄罗斯武装部增援部队的抵达,前线已有所平静。
当然,现在谈论稳定局势还为时过早。因为,未来几天敌人可能会引入第二梯队,以扩大控制区,进一步向东推进。所以,主要的战斗还在后面。
另外,从军事角度来讲,不排除:乌克兰是在玩一出声东击西,库斯克的行动更大的可能是为了吸引俄罗斯武装部队的注意力,其真正主攻方向是赫尔松-克里米亚一线。
不过,在赫尔松一线发起反攻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机械化部队运过第聂伯河,且还要维持住补给线…..。同时,俄罗斯已经基本完成了连接克里米亚的陆桥,这意味着,相比2023年——如果乌军真的准备进攻这里,很可能会再次无功而返。
最后,值得一的是,最近,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认为,乌军的越境攻击是企图迫使俄罗斯转移前线的资源,同时向西方表明,乌克兰仍具有战斗力。
他还强调:从现在起,特别军事行动应该具备公开的争夺领土的性质。俄军应该向敖德萨、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尼古拉耶夫、基辅以及其他地区进军。
结语总的来说,目前俄乌战局仍有诸多变数。乌克兰打响库尔斯克战役后,不太可能逆转整个不利局面,但却有可能助推哈里斯胜选,并争取到欧洲的更多支持:也让欧尔班为代表的欧洲尽快和平派短期内不再对俄乌谈判发声......
总之,期待早日结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