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经解》对六经的反面评价,却是令人顿悟的正面精彩解读!

泛阅慧 2021-11-12 15:28:46

《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作,而偶然读到的《礼记·经解》对《六经》的“反面”评价,更让我有了顿悟的全新理解。

“故《诗》之失,愚。”

老是去搞文学的人,读书读成了的书呆子,那就很讨厌。

“《书》之失,诬。”

读历史要注意,宋朝的历史是元朝人编的,元朝的历史是明朝人编的,明朝的历史是清朝人编的,事情相隔了这么久,而且各人的主观、成见又不同,所以历史上记载的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但有时候事实不见得完整,甚至是离真相甚远。

“《乐》之失,奢。”

社会上的人都去讲艺术,容易使社会风气变得奢靡。

“《易》之失,贼。”

一个人如果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手掐八卦,未卜先知,别人还没有动,他就知道了一切,这样好吗?坏得很!学《易》能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固然很重要,但做人更重要,如果做人没有做好,坏人的知识愈多,做坏事的本领越大,于是《易》之失,贼。

“《礼》之失,烦。”

礼很重要,过分讲礼就很烦了。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没法生活了。所以“礼”要恰到好处。

“《春秋》之失,乱。”

懂了历史的春秋大义以后,固然是好,但看多了也就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乱套的,也知道怎么制造混乱了。

好比一个人,刑侦案件的电视剧看多了,都能学会很多反侦察手段的道理是一样的。

虽说《经解》对六经的这一段述说是一种反面的评价,不过却正好也是一种正面的理解,它告诉了我们,不论是对待什么学问,要学会辩证看问题,所谓物极则反,过犹不及。很好的学问,很好的文化,要把握好一个度,才能真正发挥好它的价值。您说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