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一个扩张欲和领地意识都很强的国家,向来只有自己蚕食鲸吞,不容他人卧榻酣睡,但正所谓“形势比人强”,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普京也不得不“事急从权”。
据人民网5月16日的报道,中国-中亚首次元首峰会即将于5月18日到19日举行,届时中亚五国领导人将齐聚千年古都西安,与中国领导人共商发展大计,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众所周知,自沙俄时代起,中亚就成为了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即便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依然在中亚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说中亚是俄罗斯的“卧榻之侧”,是俄罗斯的“后院”,一点都不过分。现在,中国要与中亚五国结成“命运共同体”,此举虽然并不会威胁到俄罗斯的安全,但也将“不可避免”地削弱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应该不是普京和其他俄罗斯领导人所“乐意看到的”。
这么说并非是无的放矢,盲目瞎猜,而是有根据的。比如说,对于贯通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吉乌铁路”,自1997年立项以来,就愣是被普京压了20多年,直到去年6月初,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才表示,由于俄罗斯“不再反对”,已经拖延了25年的中吉乌铁路“终于可以开工了”,这真是“上帝保佑”。由此可见,俄罗斯对于中国的势力深入到中亚,是高度警惕,“很不高兴”的。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中国-中亚元首峰会”即将召开的前夕,据“海关公布”公众号的消息,中国海关总署对外宣布,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将作为吉林省的境外中转港口投入使用,该海港地处欧亚大陆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运输条件,能有效缓解东北地区物资运输的制约,从此之后,吉林这个内陆省份也拥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这一消息发布之后,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高度关注”。
原因很简单,符拉迪沃斯托克原来叫海参崴,自辽金时期开始,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直到清末时期,随着150多万平方公理的土地一起被沙俄强行割占。现在海参崴时隔160多年(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重新成为了吉林省的出海口,这虽然谈不上“故土新归”,但也是极为“振奋人心”的,算得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引起国内、国外的“轰动”,自然一点也不奇怪了。
这标志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海参崴重新成为中国吉林省的出海口,意味着俄罗斯对东方统治的动摇。所谓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其含义是“控制东方”,现在其重新成为了中国的“出海口”,这难道不意味着,“控制东方”控制不了了吗?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尽管“很不情愿”,但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俄罗斯也只能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合作(依赖)。
不要认为普京对于强大的中国“毫无戒心”,不担心中国“收复失地”,事实上,俄罗斯是非常担心的。比如说,在2021年6月中旬的美俄元首会晤上,拜登就公开提醒普京,他表示中俄边境绵延几千公里,而中国将建成全球“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国家”,俄罗斯确定还要“加大对中国的依赖吗”?不到半个月,中俄元首举行视频会晤,普京表示,“两国确定对彼此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将中俄边界变成永久和平与友谊地带”。
由此可见,普京其实是担心中国的,所以他才希望中国放弃“领土要求”,承诺中俄边境“永久和平”,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中国提出将海参崴作为吉林省的出海口,这肯定会遭到普京的“断然拒绝”,普京还会认为中国这是在提“领土要求”。而现在的俄罗斯,不仅允许中国-中亚结成“命运共同体”,而且还同意让海参崴做吉林省的出海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战斗民族“转性了”,对领土的胃口“减退了”?
当然不是,究其原因,无非是俄乌冲突持久化,严重恶化了俄罗斯的国际环境,持续消耗了俄罗斯的国力,俄罗斯“内忧外患”,急需中国的支持罢了。从俄罗斯“让出腹地”,“交还故土”(哪怕只是作为出海口)来看,战斗民族的确“压力很大”,普京“摊上大事了”,否则俄罗斯不会在这样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做出让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