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头带全村“造假”,2020年产值高达1.6亿,警察:不违法

自由的学堂 2024-11-12 07:18:40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办

当今社会"造假"基本都是被口诛笔伐的对象。

可在河南洛阳有这么一位老人,带领全村"造假"不仅没被处罚,反而在2020年创造了1.6亿元的产值!

更神奇的是这事还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这位老人叫方兴庆,他用精湛的技艺把"造假"变成了一门艺术。

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青铜器制造重镇。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奇故事呢?

说到方兴庆的发家史,可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命运的神奇。

这事还得从一面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破铜镜说起。

那会儿的方兴庆,就跟村里其他人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

100块钱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但方兴庆却鬼使神差地买下了这面破旧不堪的铜镜。

谁知这一掏腰包,竟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仔细研究这面铜镜的时候,方兴庆发现这玩意儿年代还不小,搞不好是件宝贝。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愣是凭着一股子钻研劲儿,开始琢磨起了修复技术。

没有师傅教他就自己摸索;没有工具用,他就自己改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修好了铜镜,还在这个过程中,意外掌握了青铜器仿制的独门绝技。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方兴庆的心思活络起来了,他拉上两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搞起了小作坊。

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想象不到,他们的"处女作"整整磨了两个月!

就在他们愁眉苦脸不知道怎么让新制品显得"有年代感"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们兴奋不已。

原来啊最普通的硫酸和粪便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居然能让青铜器生出天然的铜锈!

这个发现简直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方兴庆的眼睛都笑眯成了一条缝。

看着铜器上浑然天成的锈迹斑斑,方兴庆仿佛看到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在眼前铺展开来。

正当方兴庆的青铜器生意蒸蒸日上时,一场意外事件差点让他吃了大亏。

1989年的一天成都机场突然警笛大作。

安检人员在两名旅客的行李中,发现了20公斤重的"文物"!

这下可不得了专家们一看直呼:"这是商周时期的宝贝啊!"

警方立马成立专案组,摩拳擦掌准备破获一起文物走私大案。

谁知道顺藤摸瓜找到烟涧村一查,原来这些"国宝"全是出自方兴庆之手!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警察都惊呆了:这也太以假乱真了吧!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方兴庆却一点都不慌。

他拿出账本指着上面的记录说:"我从来没说过这是真文物。"

果然每件作品上都清清楚楚地刻着他独创的防伪标记。

就连买家都承认,当时购买时就知道这是仿制品,价格也是普通工艺品的价格。

这一波操作直接把警察给整不会了。

虽然最后还是挨了点罚款,但方兴庆的诚信经营理念却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没想到这场虚惊一场的"文物案",反而让方兴庆在圈内一炮而红。

从此但凡提起青铜器仿制,就没人不知道这位"仿古奇才"。

而方兴庆心里更清楚:做生意,诚信比什么都重要。

名声打响后方兴庆的生意越做越大,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件事。

在农村有一句老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让不少手艺人都把独门绝活藏得死死的。

可方兴庆偏偏是个不信这个邪的主,他总觉得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带着全村人一起富才叫本事。

这想法一出来可把村里人吓了一跳。

"这不是寻思着把自己的饭碗砸了吗?"不少人都觉得他是钱赚多了,脑子糊涂了。

但方兴庆压根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开始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制作青铜器。

从选材、制模、浇铸,再到打磨、做旧,每一个环节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

慢慢地村里的人都被他这股子热心劲儿感染了。

烟涧村850户人家,一传十、十传百,转眼间就有300多户加入了青铜器加工的行列。

更厉害的是村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琢磨出了新花样。

他们研发出了一种铜锈转移技术,让仿制品的古韵味更足了。

这下可好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从业人员一下子蹿到了2000多人。

方兴庆的无私付出,让他成了村里当之无愧的"带富达人"。

2006年央视的记者都被这事儿感动了。

他们专门跑到烟涧村来拍报道,说这里不光传承了传统文化,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致富路。

看着越来越多的村民靠这门手艺过上了好日子,方兴庆的笑容比蜜还甜。

如今的烟涧村早已今非昔比。

走进村子随处可见整齐划一的加工作坊,一条完整的青铜器生产产业链已经形成。

从小到铜壶铜鼎,大到气势恢宏的铜马车,样样都不在话下。

这里不光成了远近闻名的青铜器生产基地,还成了旅游打卡的网红景点。

要说最有成就感的,还得数2020年那一年。

全村产值居然达到了1.6亿元,平均算下来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了5万元!

看着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方兴庆觉得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他把毕生所学都传给了下一代,自己开始享受起了悠闲的晚年生活。

每天沏上一杯茶,看着村里的年轻人在创新中不断突破,老人家的眼里满是欣慰。

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靠着"造假"这门手艺,反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说到底真的不是在于你做什么,而是在于你怎么做。

只要坚持诚信经营,任何事情都能做出一番天地。

一个"造假"的故事,居然成就了一个产业,传承了一门文化,富裕了一方百姓。

这或许就是最大的"真"吧!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8

自由的学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