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你在做什么?坐在教室埋头苦读,不问天下事。而有的人,在14岁却已经在为天下做事!
跳水台上,水花消失的瞬间,全红婵已然成为新一代“中国跳水女皇”。这位来自广东湛江的14岁小将,用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世界。然而,在镁光灯之外,她的人生故事却远比想象中复杂。
“太辛苦了。”陈若琳,这位曾经的奥运冠军、如今的跳水国家队专职全红婵的教练,用四个字道出了全红婵的苦衷。简单的四个字,却包含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因为她知道,红婵的成长之路,是一部写满汗水与泪水的奋斗史。
7岁那年,全红婵被选入省队,开启了她的跳水生涯。每天早上5点起床,夜里10点才能休息,中间是长达12小时的高强度训练。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无疑是太残酷了。全红婵曾公开,刚开始时经常偷偷躲在被窝里哭,回头还要咬牙坚持训练。
然而,正是这样艰苦的磨练,铸就了全红婵过人的毅力和惊人的技艺。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她以总分466.20分的成绩摘得金牌,创造了奥运纪录,这个成绩,无数让观众为之惊叹。
但荣誉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比赛、训练、学业,样样都不能落下。全红婵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承载运动员和学生两个身份,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的挑战。
更令人心酸的是,全红婵还肩负着改善家庭生活的重任。她曾对母亲说:“希望长大后能挣钱给妈妈治病。”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不平凡的家庭里的奥运梦。
成名之后,全红婵面临的压力加剧与日俱增。媒体的关注、公众的期待、商业的诱惑,都在考验着这个年轻的冠军。如何平衡训练与生活,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名气,都是她必须的面对的新课题。
陈若琳作为全红婵的教练,对这一切感同身受。她坦言,全红婵如此辛苦,自己却有心无力,内心十分心酸。这番话一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甚至为之泪目。
朝夕相伴的陈芋汐深知全红婵的难处,每每谈到这些事,也是为搭档留下心疼的眼泪,真的是好姐妹!
我们在追求竞技体育荣誉的同时,如何守护好年轻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我们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健康第一”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家体育总局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减少运动员的赛场外负担,关注他们的身体\身心健康。2022年,教育部更是发布了通知,要求保障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全红婵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天才少女的成长史,更是整个中国体育界面临问题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为这些年轻运动员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
体育竞技的本质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运动员同样需要关爱和保护的个体。全红婵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未来的或许仍将坎坷,但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有利于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措施。让每一个像全红婵这样追逐梦想的少年,都能在赛场上绽放光彩,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