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来自于韩国的“洋节”?真是荒谬!
在一本叫做《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的书中,有一章节叫做《中秋节与月饼的起源》,在这一章节的第一段,作者就直接说道: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同为当今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历史上,中秋节形成的时间最晚,而且其形成过程还受到了外国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外国不是远邦,而是近邻韩国,那时候叫做新罗。从某种角度讲,中秋节在最初诞生的时候,是不折不扣的“洋节”。
这篇文章迅速引发网友不满,认为作者违背历史常识。
其实中秋节虽然形成时间的确是四大节日中最晚的,但毫无疑问是中国本土节日。
@以史为鉴 之前也写过很多中秋的文章,中秋一词在先秦时期就出现在史料记载之中了。
但是先秦时期的中秋,就是一个稍微特殊一点的月圆之日,对于先秦时期的先民们来说,中秋只不过是一年十二个月圆之夜中的其中一个。
先民们在这一天更多的是去祭拜月亮,属于月亮崇拜中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进入秋季,先民们在拜月的同时,顺便祈求上天保佑丰收,当时的中秋可以说就是和秋分这样的节气一样。
图注:东汉时期的月神画像砖,月亮内已经有了明确的桂树和蟾蜍形象
因为中秋之后天气转凉,到了两汉时期,在中秋这一天或者是立秋这天,还有地方官员等会给老人送上厚衣服,组织敬老、养老的活动。这就是书中说的“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
在魏晋时期,中秋也是逐渐在民间发展,并未流行到全国。
中秋其实是在唐代才开始逐渐成型,到了宋代开始全国大规模庆祝的。
唐代初期的时候,唐朝也并不太过于在意中秋节,更多的是把八月十五当做赏月的好日子。
到了唐玄宗在位时期,唐明皇开创了开元盛世,在开元十七年八月初五这一天(公元729年),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趁着李隆基要过四十大寿的时候,专门给皇帝建议:
您的生日在八月初五,应当把这一天定为千秋节,让全天下人和皇帝陛下一起庆贺大唐江山千秋万代!
“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奏,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唐会典·卷二十九》
唐玄宗很开心,就同意了,还安排在这天全国放三天假,大家一起宴饮庆祝。
但是很快,唐朝迎来了安史之乱,等到唐肃宗即位后,也想学习老爹唐明皇,把自己的生日九月初三搞成全国性的节日。
但是此时的唐玄宗还没死,是太上皇,他的生日也得庆祝,而八月初五和九月初三离得太近,当时的朝廷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和财力去连续搞两次庆祝活动了。
于是朝廷一商量,干脆折中一下,把二人生日一个推迟半个月,一个提前半个月,选个八月十五一起过得了。
于是在中唐时期,八月十五不但要延续赏月的习俗,还延续了千秋节/天长节娱乐宴饮放假的习俗,迅速在民间流传下去。
到了北宋时期,中秋节正式完全定型,官方也正式规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在这一天除了要赏月、喝酒、宴饮……还第一次出现了月饼。
当时的诗人已经写道在中秋这一天要吃中间夹了甜馅儿的小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那么为啥有人要说中秋节是起源于韩国的呢?
这个说法是来自于晚唐时期一个日本来唐朝的求法僧人圆仁和尚。
公元847年,日本僧人圆仁渡过重洋来到大唐求法,他在这一年的八月十五圆仁在登州第一个小山村里过了一个新罗人举行的中秋节。
图注:日本天台宗山门派创始人圆仁和尚
圆仁和尚写道:
(八月)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日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仍(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续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个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其渤海为新罗罚,仅有一千人向北逃去,向后却来,依旧为国。今唤渤海国之者是也。
这里,日本和尚很明确地指出,他没见过别国过这个节,只有新罗人庆祝八月十五节。而且这个节日的来历是因为新罗人在战场上击败了强敌渤海国,于是搞了很多吃喝,跳舞唱歌来庆祝。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新罗人庆祝八月十五,是欢庆丰收。可以说新罗人庆祝八月十五的两种说法都和中国赏月、祭月没啥关系。
而且后来整个半岛的中秋节有拜月的风俗,很明显就是中国传过去的。
现在韩国官方、民间都对中华文化虎视眈眈,把汉服说成韩服,把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非得说成Lunar New Year;
可以说作为传统大中华文化圈的一员,韩国如今却处处走在去中国化的前沿,成了西方世界抹黑中国文化的打手和狗腿子。
前一段时间迪奥把汉服的马面裙偷过去,也是韩国设计师的“功劳”!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作家、网络大V在书中故意授人以柄,说中秋节是韩国来的“洋节”,可以说居心叵测!
好在网友眼睛是雪亮的,直接发声表示不满,该作者也出来道歉称:自己表述过于武断、片面,用词也不严谨,特别是“洋节”一词,只追求特点词汇,却造成了歧义。如今已和出版社沟通,第一时间在电子版中将该文删除,纸质书也会在一个月内进行全书审查删改。
如今平台对原作者也已经处以禁言的处罚,希望对方能吸取教训,站稳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