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能够等到西方动摇的那一天吗?赫鲁晓夫曾孙女如是说

干饭人九迁 2023-10-04 18:36:12

尼娜·赫鲁雪娃是纽约新学院的国际事务教授,也是“遏制论”设计者乔治·凯南的最后一位研究助理。不过,赫鲁雪娃的另一个身份似乎更加特殊,也更受媒体青睐,因为她是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的曾孙女。

对于这场正在进行中的俄乌冲突,尽管诸如拜登、马克龙等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皆认为俄罗斯已经“战略性失败”,但显而易见,俄罗斯目前的做法表明,普京不会因此而放弃,而且会以拖待变,不惜将这场冲突带进长期化、消耗式的战争泥潭,以等待西方阵营“动摇和分裂”的那一刻。对此趋势和论断,赫鲁晓夫的曾孙女尼娜·赫鲁雪娃日前接受了西方媒体《纽约客》的专访。

在谈到普京对俄乌冲突的态度时,记者问:普京准备走多远?赫鲁雪娃:走到最后。无论结局如何,普京不会放弃,不会动摇,也不准备让步。记者:他希望西方首先动摇吗?赫鲁雪娃:绝对。普京认为能够等到那一天。

显而易见,对于学者赫鲁雪娃来说,她强调“无论结局如何”和“普京认为”来看,对于这场俄乌冲突的走势,特别是西方国家是否会首先动摇的问题,并不等于赫鲁雪娃也这么认为,而是她站在了普京的角度,在揣摩普京的心理活动。而事实上,别说是赫鲁雪娃这样的学者了,即便是非国际政治事务专业的普通国际问题爱好者也看得出:普京已经别无选择,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直白地说,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打响的那一刻,普京便没有了“回头之路”。即无论这场冲突的结局如何,普京都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特别是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导致战场僵局的形成,以及将卢甘斯克等四地“纳入俄罗斯版图”后,普京就彻底失去了回旋余地,甚至连“止损”的机会也荡然无存,因为“退却”就意味着普京的政治生命终结、历史地位的缩水和俄罗斯的分崩离析。这就是普京要将战争进行下去的原因和真实的心理活动。

从心理因素来说,当一个人乃至一届政府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之时,通常情况下,他或它会选择“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即便是能力不够,也必须在口头上表达出来,或在行动上做出姿态。而普京和俄罗斯政府现在的战略趋势就是如此。

日前,在卢甘斯克等乌克兰四地“入俄一周年”之际,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这两位俄罗斯现任和前任总统都在致辞中提到,“收回原属于俄罗斯的领土”属于“历史正义”,而且不限于克里米亚和卢甘斯克等“乌东四地”。

普京在卢甘斯克等四地“加入俄罗斯联邦”的纪念日致辞中说:“新地区的加入是真正划时代的事件,它恢复了俄罗斯人民的历史正义。”而梅德韦杰夫则更加强硬地表示:“特别军事行动将一直持续到彻底摧毁基辅纳粹政权。我们将继续从敌人手中解放更多的俄罗斯本土领土。”

那么,梅德韦杰夫口中的“解放更多的俄罗斯本土领土”是什么意思呢?对此,俄罗斯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彼得·托尔斯泰给出了明确地解读,或者说是“注释”。

根据俄罗斯媒体《生意人报》的报道,日前,俄罗斯联邦杜马副主席彼得·托尔斯泰强烈呼吁:“我们必须收回敖德萨、尼古拉耶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哈尔科夫这些原属于俄罗斯的领土。”姑且不论俄罗斯现在是否还有能力收回“原属于俄罗斯”的乌克兰领土,我们在此探讨一下俄罗斯为什么一定要“收回”这些领土。

大家知道,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理由之一是“反对北约东扩”,因为北约的扩张威胁了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然而,人们却又纳闷:俄罗斯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似乎并不是特别在意,而唯独对加入北约尚且“八字没一撇”的乌克兰大打出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对此,舆论场上的解读可谓是见仁见智,但直白地说,似乎都是就事论事,或者说,仅限于“北约扩张”这个范畴,而忽略了乌克兰之于俄罗斯的重要战略地位。

其实,如果有兴趣的网友搜索一下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杜金的“欧亚地缘政治”以及美国“地缘政治大师”布热津斯基关于“乌克兰与俄罗斯帝国关系”的论述,也就明白了俄罗斯为什么要对乌克兰的“离心”采取“未雨绸缪”的打击模式了。因为杜金和布热津斯基这两位地缘政治学家都认为:失去乌克兰的俄罗斯不可能实现“帝国梦”。而赫鲁晓夫的曾孙女赫鲁雪娃似乎也持此观点,而且暗示:普京正是基于此才发动这场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

赫鲁雪娃在去年5月份接受《纽约客》专访时曾表示,普京最喜欢、最崇拜的俄罗斯历史人物其实不是彼得大帝,而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因为,是叶卡捷琳娜大帝“遏制”了一直都有独立和远离俄罗斯信念的乌克兰,而恰恰是因为有了乌克兰,俄罗斯才实现了真正的强大,才有了真正的俄罗斯帝国。所以,普京就是要继续采取叶卡捷琳娜大帝的“遏制模式”。

那么,就时代而言和现实而论,普京能够像叶卡捷琳娜大帝那样“再次降服乌克兰”吗?直白地说,时代不同了,现实也超出了普京的预判。也就是说,俄罗斯已经失去了依靠强力让乌克兰“回头”的历史机遇期。

首先,由于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给乌克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至少三代乌克兰人不会忘记这种“仇恨”,自然会不惜一切代价与俄罗斯抗争,远离俄罗斯的理念必然是坚定的。而赫鲁雪娃也是从这个角度“暗示”了普京难以成功。

俄乌冲突爆发后,赫鲁雪娃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普京说西方正在让乌克兰反俄,但事实上,他在让乌克兰反俄方面所做的努力比美国的任何宣传都重要,因为你不可能使用炸弹让一个国家爱上你。

就时代和法理层面来说,莫迪对普京说“现在不是战争年代”,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当着普京的面论述道:如果任由“民族自决”,那么,世界将不是现在的193个国家,而可能是500——600个国家。莫迪和托卡耶夫这两位领导人的言外之意已经无需赘言。

从现实而论,经过美西方和北约的武装,以及近两年的实战磨砺,现在的这支乌克兰军队虽然还没有战胜俄罗斯的实力,但也足以让俄罗斯无法实现其在乌克兰的目标。如果说俄罗斯还有一线获胜希望的话,那就是西方阵营“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和“彻底放弃乌克兰”。显而易见,普京也是将希望寄托在了西方阵营对乌克兰援助的“崩塌上”。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内斗”,在对乌援助问题上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再加之匈牙利政府的言论,以及斯洛伐克换届选举中“亲俄派”的获胜,似乎给了俄罗斯和普京些许的寄托。舆论场上似乎也有观点笃定西方会最终放弃乌克兰。然而,直白地说,如果将西方援乌阵线的“坍塌”作为一种战术手段的话,未尝不可。但若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那难免会是又一次的战略误判。

对于俄罗斯或亲俄舆论将西方阵营崩塌寄予厚望的“现象”,美国白宫发言人皮埃尔称:“乌克兰背后有一个强大、非常强大的国际联盟。如果普京认为他能够比我们坚持得更久,那么他就错了。”而拜登则声称:“我要向美国盟友、美国人民和乌克兰人民保证,你们可以信赖我们的支持,我们不会对乌克兰撒手不管。”

而就屡屡被舆论场诟病和嘲讽的乌克兰反攻,刚卸任不久的英国前国防大臣华莱士则称:“我们正在见证克里米亚之战的开始。我们需要向乌克兰提供结束这场战争所需的帮助。这场战争是可以获胜的。”

其实,明眼人都清楚,在对乌援助上,只要英美两国不放弃,像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体量的国家在西方阵营内部是翻不起风浪的。日前刚刚在基辅结束的欧盟27国外长会议便释放了西方不会放弃乌克兰的信号。

其实,有分析认为,拜登的民主党政府在对乌援助问题上并未真正发力,因为美国大选的原因,它要在明年美国总统选举竞争正式开始之时掀起一波对乌克兰援助的高潮,那时才是对普京和俄罗斯的真正考验。

显而易见,这场俄乌冲突的最终结局将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普京的理念以及俄罗斯到底能够坚持到什么程度。对此,我们不下定论。谨以与俄乌都息息相关的赫鲁雪娃对普京的评价来自我“感悟”(赫鲁雪娃的曾祖父尼基塔·赫鲁晓夫是俄罗斯人,而她的曾祖母则是乌克兰人)。

《纽约客》记者:你认为普京的世界观与过去的俄罗斯领导人有何相似或者不同?赫鲁雪娃答曰:我记得普京刚当总统时,我就说过,他对俄罗斯来说是可怕的,他对俄罗斯来说也是完美的。赫鲁雪娃的说法是否有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味道?当然,见仁见智。

0 阅读:1
干饭人九迁

干饭人九迁

品一部老剧,饮一段回忆 用心解说,专心干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