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好莱坞电影《碟中谍3》中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入侵

新瑶看国际 2023-05-02 15:36:00

文案|法拉

编辑|法拉历史

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备受欢迎,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惊人的特技,吸引了大量观众,然而,在这些耀眼的表面之下,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价值观的深层体现,以及对其他文化的矮化、丑化和异化。

《谍中谍3》这部电影展示了好莱坞大片价值观承载方式的典型例子,这种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试图通过强力入侵的手段改变其他文化的心理版图。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融入到,中国优秀电影作品中来抵御这种入侵。

中国电影需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文化输出,向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在全球范围内立足,避免被好莱坞电影的全面沦陷所淹没。

2006年,中国引进了好莱坞七家公司的19部影片,其中最受中国观众瞩目的是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谍中谍3》。

这部电影讲述了伊森为了救出自己的女徒弟琳德赛,而组织特工小组,与敌人藏维恩斗智斗勇,最终拯救世界,不过,该片在中国取景拍摄的部分,却成为了一场争议。

据传,该片来到中国拍摄,是因为好莱坞导演们受到了吴宇森和哀和平的推荐,在2005年4月,当剧组人员到达上海选景时,他们被现代化的建筑和悠久的文化深深吸引。

然而,在该片中展现的中国景象,却是经过了好莱坞导演们“艺术处理”后的结果,在电影中,许多中国的场景都被过度夸张,夸大了其危险性和落后性。例如,影片中展示的上海街头非常拥挤、杂乱无章,甚至有贫民窟的影像。

当伊桑一行人到达上海时,夜幕已经降临,在居民楼的霓虹灯和路灯的昏暗光芒下,我们看到油烟弥漫的街道和建筑物,晾衣杆上晾着破烂的内衣和袜子。

脏兮兮的墙壁和锈迹斑斑的铁门,电线杂乱无序地织成一张蛛网,弯曲、垂直、交错、横跨,从天空中悬挂着。这个城市让人感到不仅仅是陌生和危险,还充满了肮脏和堕落。

镜头转到房间内部,透过一扇脏兮兮的玻璃窗,我们隐约可以看到对面中银大厦和高楼林立的景象。但玻璃窗前却放着几双臭袜子和脏兮兮的毛巾,这些生活琐碎的细节增强了这个城市的真实感和残酷性。

导演巧妙地运用这个镜头,将观众带入这个阴暗的城市环境,并展示了伊桑和他的团队将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但这种“精心策划”有着丑化上海的意图,让中国观众感到被冒犯和误解。

同样地,西塘镇的景象也被过度处理,展示了过于陈旧和贫穷的画面。在伊森追踪欧文·戴维恩的过程中,镜头呈现了一个打麻将的场面。

四个老男人围着一张破旧的桌子,烟雾弥漫着小屋,他们的目光呆滞,头发凌乱,表情麻木,让人不禁产生怀疑:导演是有意诋毁中国文化,还是只是单纯的误解?

当伊森追踪到戴维恩的藏身之处时,他发现房间里堆满了各种装满液体的瓶子、试管和仪器,让人不禁产生疑惑:这里究竟是研究核武器还是化学武器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竟然就在中国!

导演想通过这部电影告诉全世界,中国正在进行核扩散或者研究化学武器,并且可能会成为恐怖分子手中的武器,这样的暗示会让观众对中国产生负面印象,还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但导演貌似并没有谨慎地呈现电影中的场景和情节。

在中国观众中引发了争议的另一点是,电影中的中国角色都是次要的配角,而主要角色全部是白人,这种情况表明了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华人的地位和形象仍然是次要的,更进一步,电影中的中国角色的形象也被严重夸张。

从伊森踏上中国的土地起,电影《碟中谍3》中呈现的中国人形象让人不禁疑惑:为何片中所有中国人都是面黄肌瘦的老人和妇女,目光呆滞而表情麻木,完全没有体现大国崛起和自豪感?

导演似乎只愿意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片中仅有的一个年轻中国男子也被安排扮演一个猥琐的角色,与伊森的英俊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设计更是让人感到不悦。

在电影《谍中谍3》中,我们不难看出好莱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和政府的代言人,美国通过电影、广播、电视、广告、流行音乐、通俗文化等方式,向外灌输自身的文化,将其作为普遍的价值标准,侵蚀所在国的文化生活。

电影中,在矮化、丑化、异化他国文化的同时,也在大力建构着美国神话,表现出了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在硬实力方面,《谍中谍3》使用了数十种先进武器,高科技技术的炫耀式使用让人顿生敬佩之感。同时,软实力的展示也同样重要,伊森为了救学生而冒险,他对妻子的爱更是无以复加,导演用伊森的眼泪来做出了夸张的表达,表现了爱情的伟大和坚贞。

行动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成员之间的忠诚精神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出生入死、患难见真情,这些细节成为了电影中有力的传播元素,充满张力。

不仅如此,美国人也公开主张将“限制导游”作为一种宜传策略,这说明美国在文化输出方面有着相当明确的战略思考,盖洛普号召要小心翼翼地引导客人参观美国,让他们看到最骄傲的东西,而不是立刻将客人带到地窖与阁楼让他们看到自己国家最坏的一面,因此,电影《谍中谍3》中矮化、丑化、异化他国文化的行为是其文化输出战略的一部分。

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包装和推广,美国文化霸权已经在全球传媒中形成,这不仅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力量的结果,还是美国娴熟的传播技巧和文化传播语境的特点,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电影和其他大众文化的重要性,它们不仅仅具有产业意义,而且对于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都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输出可以影响其他国家的思想、语言和文化,甚至还改变他们传统的文化和实现,塑造出对他们有利的新文化,促进与美国的价值和信念的融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好莱坞电影成为了推销美国形象和进行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一系列符合美国神话的英雄形象,例如汤姆·克鲁斯、哈里森·福特等巨星。

这些英雄形象通常具有正面的价值取向,或者关乎民族大义、国家利益,或者保护地球、拯救人类或捍卫法律、正义与和平,他们给这些现代英雄神话披上一层传统的、简单的、普遍性的崇高思想外衣。

让世界上所有不同文化层次和身份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这些影片所承载的“美国崇高精神”,恰巧可以证明,这些影片的英雄形象,就是美国传递“文明”的重要方式以及载体。

当中西方文化发生冲突,东方文化褪去光芒,进入现代时期时,西方文化的东方形象,也只能活在想象中。因此,在西方世界的话语体系中,中国被赋予了灾难、痛苦等色彩,并没有真正反映中国的现状和文化。

西方人曾因为东方在历史上比他们更为辉煌而感到过悲哀,而现代的胜利使西方终于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然而,对于现代型的东方,西方仍然暗含着再度辉煌的危险。

尤其是在东方各国日益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这种话语权力的夸张性分配,无疑会使东西方处于新一轮对峙冲突与冷战状态。

反观中国第五代导演们的一些电影作品,如《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等,虽然在古代历史背景中讲述着阴谋、情欲、权欲、性欲等,但除了华丽的视觉效果外,作品本身却缺乏一个完整的故事,更没有承载更多的国家传播与文化精神的内容。

这些作品似乎只是为了迎合西方观众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的落后一面,符合了西方给中国划定的贫穷、落后、愚昧等标签,这些作品也可能带有某种阴谋的成分。

一些导演甚至不惜制造形形色色的伪民俗,来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他们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国文化,更不要说贯穿纯正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精神,这种媚俗的行为对中国电影和文化的传播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导演应该更加关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独特之处,不应仅仅为了迎合西方观众而失去自己的本真,而应该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当我们的作家和导演沾沾自喜地批判和放弃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时,美国人正在用文学的方式,改变着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心理版图。

我们在陶醉于美国大片的娱乐精神时,其实也在悄悄地接受着美国价值观的洗礼,这就让我们想起好莱坞对花木兰的改编,将花木兰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烦的河东狮吼式的悍妇。

好莱坞的枪口正在瞄准中国文化,我们不敢想象他们会把我们敬仰的英雄,搞成什么样子。因此,我们要保护和弘扬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要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和国际化水准的电影作品,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同时,也是在传播我们本国的东方文化,这也有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让中国文化传播得更远,从而增加它的影响力。

0 阅读:18

新瑶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