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惊蛰,一个多么美好而又多么富有活力的名字。
杨柳已柔腰肢,桃花将红脸颊……,而“惊蛰”,也随着春风的脚步到来了。
只待一声惊雷,虫鸣鸟啼便会响彻世界的各个角落。
惊蛰,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它代表着阳气上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春的生机又一次得以更加充分的诠释,
时值惊蛰,且来借诗以迎之、听之。
在本期,诗巷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小诗。
这首诗虽然处于几近被“藏匿”的状态,但它却又凭自己的实力在岁月的角落里闪闪发光;短短四句,尽显春的活力,让人一见便可惊眼、便可倾心。
新雷
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别署楚客等,我国近代诗人。
张维屏早期的诗清新脱俗,自然流畅,多写山水、题赠等;自从鸦片战争爆发后,因为亲眼目睹山河破碎、人民疾苦的残酷局面,章维屏的诗风也随之一变,作者将笔锋下沉到了社会现实,留下了许多沉郁的爱国诗篇。
曾有不少的日、韩人亲自到广州求购张维屏的诗,而在美国,更有认识汉字的人将他的诗写在扇面之上。
这首《新雷》是张维屏写于惊蛰时期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流淌着春的欢快与喜悦;而我们也可由此推断:此诗乃作者早期的作品。
诗的首句大气而明朗:造物无言却有情;上天虽然默默无言,但它却非常有情有义。
这是一句比较具有概括性的内容,明确道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枯荣规律的总结。
那么从首句的七个字上面,我们也是读出了一定的信息,并且激发了一定的想象。
“无言”说明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有情”则说明自然界在无声地变化的同时,能够带给人们惊喜与希望,让我们的心灵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多彩与生命力。
那么“造物”之无言与有情又从何而见呢?后面的承句便初步做出回答:每于寒尽觉春生;每当寒冷的气息消尽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春意的滋生。
这一句可谓以间接的方式切住了题目,将诗的内容在进一步拓开的同时,也将富有春机的画面展现出来。
“春生”两个字在出现的第一时间,就把几分暖意与活力驻入读者心中,使得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明朗起来。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通过“春生”两个字看到属于春的典型画面,比如田野中的绿意,比如枝头上的碎红……。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春”的潜质。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万紫千红已经被大自然安排妥当了,就只等第一声春雷的到来。
后两句亦是用普通语言组成,但却在前两句的基础之上,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精气神,成为此诗的点睛之笔。
作者由“春生”联想到了无比丰富的画面,从而将读者也带到了一个丰富多彩、富丽堂皇的世界中。
朱熹曾在《春日》中有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二句以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了属于春的盛世,成为娱人耳目、振人精神的名句。
李诗的后两句也用相同的词语,把春的繁华形象与丰富色彩以联想的形式裁剪出来。
而这句联想与后面这句“只待新雷第一声”相互搭配,更是显得无比生动。
一切已准备就绪,只等一声春雷,所有生命力将在一瞬间迸发出来、跃入世界的舞台。
这一声新雷,不但具有呼应首句的作用,更具有托举转句、散发春意的力量,从视觉到听觉皆带给人妙不可言的阅读体验。
渐多暖意驱寒意,万千红紫待春雷;相信各位看官也会喜欢这首小诗,为它的意境,更为它的精神。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畅谈感想,我们一起借诗品春。
与诗词相伴,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我们每一期精彩都期待与您相约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