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掌管大权,疑似对光绪痛下杀手

小城幻想家儿 2025-01-21 12:55:57
前言

屠杀戊戌六君子,软禁光绪帝,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是国家最高掌权者,而她的专政统治,加速了清朝灭亡的进程。

除了这些之外,慈禧在去世前还做了一件歹毒事,只不过这件事一直到2008年才被揭晓。

那么,慈禧临终前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件事到2008年才被发现呢?

光绪死因

一直以来,大众都认为光绪帝是因病抑郁而终,但2008年,考古学家对他的遗体进行化验检测时,竟然从他的头发里提取到了含量较高的砷。

要知道,这种物质一般都是长期服用微量砒霜所造成的,但《德宗实录》、《清史稿》《光绪朝东华录》等史书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专家们猜测,也有可能是光绪帝长期服用雄黄等中药材,这才导致砷含量超标。

为了验证猜想,专家们继续提取了光绪妻子隆裕皇后的头发、清代一官员的头发和现代慢性砷中毒者的头发化验,没想到最后得出的结果让人不敢置信!

光绪帝头发中的砷含量远高其他人几百倍,就连衣物、胃部也存在较高的砷含量,也就是说,光绪帝的死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名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史》中曾有记载:光绪帝在去世前3天连呼腹疼,汗如雨下,捂着肚子在床上乱滚。

本以为是吃坏了东西,但他面色发黑,舌头焦黄,根本不是吃坏东西所引发的病症,看起来反而更像是中毒。

内务府官员增崇的儿子回忆称:

“光绪帝去世后的灵柩,至少要停放3天左右来让那些大臣们吊唁瞻仰,但当时不知道是何原因,只在宫里摆放了一个小时就被移到了景山观德殿,还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如果光绪帝真的是正常死亡,那为什么不按照规矩将灵柩停放3天?

如此急忙移走光绪帝的遗体,莫不是怕别人从上面发现一些什么?

况且光绪帝去世时才38岁,这个年纪正值壮年,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没有什么猫腻!

看来,这中间肯定是有人想在无形之中杀死光绪帝。

那么疑问来了,到底是谁与光绪帝有着深仇大恨?谁又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毒让光绪帝喝下去?又是谁能在下毒后全身而退呢?

在一系列问题的推敲下,所有的结果都指向了慈禧,毕竟光绪帝死后她就是最大的受益人....

老话常说“虎毒不食子”,但在权力斗争中的皇室,亲情友情爱情都得靠边站,何况慈禧和光绪帝还不是亲生母子。

当年,19岁的同治皇帝因病去世,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执掌政权,便扶持了妹妹的儿子光绪继任帝位。

众位大臣看到光绪年仅4岁没有办法处理朝政,也只能让慈禧继续垂帘听政,待光绪长大后再移交权力。

虽然这两个人有血缘关系的存在,但对于慈禧来说,光绪帝只是她成功路上的一颗棋子。

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名正言顺,奈何事情并没有她想的那么顺遂,而光绪帝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与她产生了分歧。

那么,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以至于慈禧要痛下杀手呢?

变法改革

据说,光绪皇帝从小就勤奋好学,他在老师翁同和的教育下不仅深谙帝王之道,大有贤明君主的趋势。

老师翁同和作为晚清的著名学者,看到光绪一步步的成长也是颇为欣慰,还直言称:

“以后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为大清造福的好皇帝。”

在这样的称赞下,光绪帝也是自信满满,还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真正的明君圣主,奈何这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梦。

要知道,慈禧多年来的统治,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地方,即使还政给了光绪,但所有的一切事情都需要慈禧点头同意才可以通过,就连选妃也不例外。

慈禧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国家政权落到旁人手里,她完全不顾光绪帝内心的想法,直接安排自己弟弟桂祥的女儿做皇后。

光绪看到她还政后依然掌握着国家大事的裁定权,还牢牢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渐渐的便起了反叛之心。

八国联军侵入之际,慈禧等人狼狈逃跑,临行前她将光绪喜欢的珍妃投入了井里,这便让两人之间的矛盾变得白热化。

试想一下,那个时候的光绪帝在政治上,已经拥有雄才大略的本事和能力,这样的人又怎么甘心一直当一个屈居人后的傀儡呢?

为了实现自己手握实权的理想,光绪帝便开始组建自己的党羽,他将那些主张改革和实力的改良主义者收入麾下,用来对抗慈禧一党。

后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帝全面主战,奈何清朝多年来的腐败导致军队完全没有抵抗力。

战败后,他们被迫签订不平等合约,光绪帝不忍看到国家就这样走向衰落,便决定开始改革创新之路。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令》,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戊戌变法,改革内容不仅对文化、经济、军队做出了改变,还在政治上启用新人,甚至破除封建迷信改庙宇为学堂。

不可否认,这项改革一直持续下去清朝或许不会那么快走向灭亡,但慈禧为了权力付出了那么多,又怎么可能看着光绪帝凌驾于自己之上呢?于是,慈禧在一天之内颁布了3项法令。

第一:解除军事部长翁同和的所有职务。

第二:所有新官员都必须跪拜效忠。

第三:提拔任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北方军。

为保险起见,慈禧还亲自控制了京津地区的军权。

这几项措施直接架空了光绪帝的实际权力,可想而知光绪帝之后的结局,毕竟没有一个统治者愿意看到影响自己权力的人活在世上。

就如同古装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那样,一旦成功坐上龙椅,第一件事就是铲除那些有异心的人,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慈禧发动政变后,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斩杀,关于这项改革的所有措施全都被废,就连光绪帝也都被囚禁在了瀛台,之后她对外宣称:皇帝不宜掌政,因病让权。

一些宫人回忆称:

光绪帝被囚禁的地方非常荒凉,平常吃不饱穿不暖,就连大厅的窗户纸破了都没人来修理,因为慈禧太后下令,谁同情帮助就会受到严惩,所以太监宫女们都不敢自主主张。

据说,光绪帝生病前一直在学习英语,还一直关心国家事务,可见他是想通过提升自己的方式卷土重来,但被囚之后,英、法两国使者几次三番要求见光绪却都被慈禧回绝。

当外国人建议让西方的高水平医生为光绪诊治病痛时,也被慈禧派人拒绝,这番态度难免不让人起疑。

那么,慈禧哪来这么大权力?为什么能够稳固掌权长达几十年之久呢?

3张王牌

慈禧能够一步步稳固掌权,儿子可以说是她的第一张王牌。

俗话说的好:母凭子贵。咸丰皇帝在临死之前,将慈禧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立为了皇太子,还指定了八大顾命大臣。

考虑到载淳年纪太小无法执政,咸丰皇帝便将决策权交给了慈禧和慈安两人。

之后慈禧便开始挑起大清重任,与慈安共同垂帘听政,她们一个被尊称为“皇母皇太后”,一个被称为“圣母皇太后”。

后来八大臣里的肃顺树敌太多,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抗,这个时候恭亲王奕訢就成为了慈禧手中的第二张王牌。

他与两宫太后联手将八国联军入侵等责任推到了八大臣身上,这使得慈禧获得了政权的主动地位,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虽然表面上是两宫太后在执掌政权,但慈禧一直都想独揽朝纲。

再加上慈安生性洒脱,并没有慈禧那么有野心,也没有慈禧那么有权利欲望,这反倒让慈禧有了更多实施政治手腕的机会,就连恭亲王在朝中的势力都被慈禧给渐渐压制住了。

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民间传说是慈禧害的,但真正情况我们并不知晓,只知道在之后的日子里,慈禧开始了她的独裁专治时代。

作为满清的最高决策者,她迷恋权力奢靡成性,还签订卖国条约赔款白银无数,造成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

虽说慈禧被世人赋予无数骂名,但不可否认她的存在对历史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比如废科举,禁缠足、办女学、重用汉臣等,都是对国家有利的政策。

在八国联军侵华后,那些外国公使夫人就算对慈禧心生不满,却依然被慈禧的威严所震慑,还被迫行3次大礼。

镇压戊戌变法引起社会动荡之后,慈禧直接一句:“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能因噎废食”,就重燃希望之火。

不得不承认,慈禧本人确实有一定的权谋和心计,再加上,她手里还有第三张王牌,那便是“祖宗家法”。

不管是皇位继承人的选择还是后宫管理,这张王牌给了她不少底气,更何况她还是先帝钦定的太后。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这3张王牌,慈禧并不会在史册上留下性命。

奈何她凭借自身手段和谋略,硬生生的利用这3张王牌达到了权倾朝野的目的,这也就不难理解慈禧为什么能执掌政权48年之久了。

有人说:慈禧的本心也希望国家能够不断的增强实力,但她更害怕自己的权力会被取代,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将国家的发展抛之脑后。

确实,她有着一般女子没有的叛逆、果敢,但她在封建桎梏的影响下,始终没有跳出自己的认知局限,以至于为了权力,将自己的国家推上了内忧外患的灭亡之路。

1908年的11月15日,慈禧太后驾鹤西去,风光曲折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与光绪帝的死亡时间只差一天。

众所周知,光绪帝到死都在被拘禁,而慈禧太后在世时对光绪帝百般折磨,很难不让人怀疑光绪帝的死与她没有任何关系。

更关键的是,在慈禧太后去世前的12天生日,还对光绪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能先尔死”。

这一切的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慈禧太后是造成光绪帝去世的最大嫌疑人,但2位统治者接连离去,对本就腐败的清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动荡。

国家已经到了随时都能土崩瓦解的地步,以至于众人对光绪帝的死没有进行详细调查。

直到1980年,相关部门对光绪帝的陵墓进行修缮,这才发现了他的遗体。

专家们还曾对光绪帝的骸骨和遗物做过检测,碍于那个年代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导致众人没有发现光绪帝的中毒迹象,所以专家们才给出了一个“光绪帝是正常死亡”的结论。

谁知,这个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专家们出于谨慎考虑,便在修复工作完成后保留了光绪帝的部分头发、骸骨以及贴身衣物,这才有了2008年的再次检测机会。

如今在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下,意外发现光绪帝并非正常死亡,那你觉得谁才是杀害他的真凶呢?他与慈禧前后相隔一天去世,这到底是巧合还是阴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0 阅读:1
小城幻想家儿

小城幻想家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