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中国信通院与蚂蚁数科牵头,中移物联、创维光伏、协鑫能科等近20家企业共同参与编写的《可信区块链 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正式立项并启动撰写。作为国内首个针对实体资产(RWA)上链的系统性技术标准,该规范的发布标志着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进入标准化新阶段,为制造、能源、物流等领域的资产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RWA(Real-World Assets)指将现实中的物理资产(如设备、能源设施、房地产等)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数字化映射,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可信管理。当前,RWA面临数据采集不规范、跨链互操作性差、隐私保护不足等痛点,该规范旨在通过统一技术标准,解决这些行业共性问题。
核心目标
建立技术框架:明确实体资产上链的全流程技术要求,涵盖数据采集、传输、存储、验证等环节。
保障数据可信:通过硬件安全模块(HSM)、边缘计算、智能合约等技术,确保上链数据的真实性、防篡改性。
促进跨链协同:制定跨区块链平台的互操作标准,推动不同企业、行业间的资产数据共享。
降低实施成本:提供标准化接口与工具,简化企业上链流程,加速RWA规模化应用。
该规范基于蚂蚁数科的“Antchain Inside”技术方案,结合行业实践,构建了“四层三域”技术体系:
1. 技术架构
感知层:通过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智能终端)实时采集资产状态数据,支持多模态数据(视频、温湿度等)接入。
边缘层: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现数据预处理、加密及轻量级共识验证,降低云端计算压力。
区块链层:采用联盟链技术,支持国密算法与PBFT共识机制,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与高效交易。
应用层:提供智能合约模板、数据分析工具,支持资产确权、交易、融资等场景应用。
2. 关键技术创新
硬件级可信采集:通过可信执行环境(TEE)与区块链芯片,实现设备身份认证与数据防篡改。
动态数据验证:引入时间戳与哈希链技术,确保数据上链时序的不可抵赖性。
隐私保护机制:采用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技术,在数据共享中保护企业商业隐私。
跨链互操作协议:支持不同区块链平台间的资产数据同步与交易协同。
随着《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的实施,区块链技术将加速从“数字原生”向“物理世界”渗透,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