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紧急救援》《中国机长》《烈火英雄》这类电影?

新潮视野 2020-01-19 14:53:39

《紧急救援》在春节档的竞争中,显得相对中庸,占在第二梯队,既不像《唐人街探案3》网剧电影齐齐造势,又不像《姜子牙》那样举着国漫制造的大旗,稳健中略显低调。

当然,林超贤导演之前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加上一只异国航班等待起飞、突遭变故的预告片,也让《紧急救援》的类型片优势很明显——天灾人祸造成的空难、火灾、事故当中,紧急救援队员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就像海报上写的“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

和前作比起来,《紧急救援》的故事没有那么强的连贯性,毕竟需要紧急救援的危难时刻,救人的生机只有那么短短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一旦错过就没有生还的机会。所以导演选了另外一个角度,用一段从疏离到理解的父子情贯穿影片,聚焦在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队长高谦(彭于晏饰)身上,展现这群舍己为人的英雄。

就像《紧急救援》故事简介中写道的:倾覆沉没的钻井平台,顺流直冲的运油车头,直坠入海的满载客机。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队长高谦(彭于晏 饰)、机长方宇凌(辛芷蕾 饰)和绞车手赵呈(王彦霖 饰)一次次带领队伍第一时间抵达,站在水火咆哮的最前面,守在危急撤离的最后面,用生命对抗天灾人祸。

从影片的观赏体验来说,每一次灾难面前的营救都让人觉得是在看某一部特效灾难动作片——有《中国机长》空难面前的人人自危;有《泰坦尼克号》海难水下求生的争分夺秒;有《烈火英雄》爆炸前的危如累卵……特勤队员的每一个抉择,都意味着生或死。比救援失败更让人无法面对的是,救援行动中同伴的牺牲。

诚然,这么多故事串联起来,每一次救援行动之间用情感戏推进故事,《紧急救援》就少了那种让观众提心吊胆、一口气憋在胸口为主角揪心的那种紧迫感。

但我依然想说,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紧急救援》《中国机长》《烈火英雄》这样的电影。为什么?

说起来都是发生在身边很真实的事情。

早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不久,工作关系到汶川和青川出差。去过四川的人都知道,山路蜿蜒,一面是山一面是河,平日里的雨天就经常出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那一次是汶川地震的余震未平,我们的巴士就在行进中突然遇到落石。司机唯一能做的就是停下车,叫我们车上的乘客都抱住头保护好自己。

有一点像下冰雹,但是声音和力量都要大得多。我记得我低下头的瞬间,瞄到车窗外一片尘土,整个巴士都被大小的石头、沙土从头浇下来。

车里有年纪尚小的女孩子叫了起来,人的应激反应,换谁也很正常。稍微有点经验的姐姐大声呵斥:“别叫,别出声!”车里又安静了下来,只能听到整个巴士被砸得噼啪作响。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发生得很快不过几分钟,可我们却像过了好久好久。司机用四川话说了一句什么,趁着落石的阵势变小赶紧重新启动了巴士,带着大家离开了落石区域。

这是一件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的事情。我只记得,我手机里有一条没有发出去的短信,是给我爸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因为山区信号不好,没有发送成功,后来转危为安,我又嫌丢脸(怕父母笑话)就没有发送,默默按下了删除。

人间有三大幸事,叫虚惊一场、失而复得、久别重逢。

所以我能想象,那每一场天灾人祸面前,亲历者的绝望。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虚惊一场的幸运,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得到久别重逢。很感谢有《紧急救援》这样的电影,能让中国观众看到,中国还有这样一群人,每天进行严苛的训练、日复一日为冲锋陷阵做着准备,只为在危难时刻去拯救。

所以《紧急救援》们承载着主流文化对中国当代青少年输出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最起码在仙侠梦、爱情梦、直播梦、电竞梦泡沫漫天的时候,有一些好的声音对中国的下一代说:你应该做这样的人,你应该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你应该做一个英雄。

据2000余名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学生问卷调查分析而成的《上海市00后的画像报告》表明:当被问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00后的选择非常多元。调查显示,00后的梦想依次为大富翁、美食家、普通人、企业家、电竞明星、旅游家、漫画家、慈善家……

最近这段时间知乎上接连有这样的热门问题上榜让我很遗憾。

“报道称中国电竞人才缺口达 50 万,电竞专业值得学吗,前景如何?”

“在当代打电竞比读书更吃香吗?”

“初中生希望成为电竞选手,让他在暑假尝试一下可以吗?”

可怕的是,这并不是个例。从北上广一线大城市,到十八线城市,这些蜜罐中长大的00后、05后当中,有太多的孩子从小看着抖音、快手长大,他们的价值观里把金钱和梦想划了等号,他们的梦想是成为李佳琦。

我不禁想问,那些自诩吃鸡游戏能比肩世界冠军的孩子们,如果让你们投身火海,是否有勇气迈出一步?如果让你们操纵直升机悬停执行营救任务,是否有冷静思考和快速决断的智慧?

时光回到2008年汶川地震那辆巴士上。那是一次凤凰卫视亚姐的节目录制,车上是来自全球各地优秀的18岁左右的女孩。其中一个女孩在颠簸的车上用英文记着节目组导演的话。我问她(名校毕业后)未来想做什么,会不会因为节目选秀出名换一种出路。女孩说:当然要上学,漂亮只是一时的,知识和内在的智慧才是更值得追求的。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希望这句话能刻在每一代中国年轻人的骨子里,而不仅仅是残存在老电影的胶片里。

0 阅读:20

新潮视野

简介:新宣资讯,热点事件,全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