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疯狂打压中国,卸任后却到中国捞金,美国华裔部长如今怎样?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4-09-07 02:12:55

“要尽一切手段敲掉中国的贸易壁垒。”

这位给日本出谋划策打压中国的男人名叫骆家辉,是美国的商务部部长。

作为华裔的他本该做好中国与美国之间和谐的桥梁,可他却说:“我代表的是美国的价值观。”

就在他口出狂言后不久,卸掉职务,不被美国人待见的他又回到中国,想在中国的地盘上“捞金”。

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这种“两面三刀”的人最终落得了什么样的下场?

骆家辉的背景

骆家辉出生于1950年2月21日,是一个典型的华裔移民家庭的后代。他的祖父在19世纪末从中国广东台山偷渡到美国,经历了艰辛的淘金生活。

骆家辉的父亲在13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西雅图。二战期间,他加入美国军队,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等重要战役。战后,他在香港短暂居住,并在那里结识了骆家辉的母亲。

1952年,一家人最终定居西雅图。他们经营着一家小餐馆来维持家计,骆家辉是五个孩子中的老二,从小就在餐馆帮忙,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尽管出身于贫困家庭,骆家辉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才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学术表现,他最终赢得了进入耶鲁大学深造的宝贵机会。

毕业后,骆家辉继续深造,进入波士顿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学位。1982年,年仅32岁的他就成功当选华盛顿州众议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亚裔州议员之一。

在州议会工作期间,骆家辉表现出色,赢得了选民和同僚的信任。他积极参与教育、医疗保健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立法工作,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同时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对中国华裔的友好,他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骆家辉的政治路也由此开启。

骆家辉的政治路

骆家辉的政治才能很快得到了认可。1993年,他当选金县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华盛顿州最大的县。在这个位置上,骆家辉展现出了卓越的行政能力,成功处理了多项复杂的公共事务,为他日后的政治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6年,骆家辉的政治生涯迎来了巅峰时刻,他成功当选为华盛顿州州长。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同时也使他成为首位在美国大陆担任州长职务的亚裔人士。

2009年,刚就任的奥巴马总统提名骆家辉担任美国商务部长,这一任命标志着他继赵小兰之后,成为第二位踏入美国政府内阁的华裔官员,开创了华裔在美国政坛的新篇章。

作为商务部长,骆家辉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他积极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努力促进美国企业的海外发展。

2011年,骆家辉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驻华大使。这一任命本应是加强中美关系的契机,但实际情况却出人意料。

就在骆家辉走上高位之后,他对华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两面三刀”的做派

作为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本应促进中美经贸往来。然而,他却多次采取限制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措施。

2010年,骆家辉担任商务部长期间,商务部做出了一个决定,即否决了中国华为公司收购美国系统的计划。骆家辉表示这项收购可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他并未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在担任商务部长的任期内,骆家辉积极推动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2009年,他宣布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措施,这一举措引起了中国方面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出现紧张,双方的经贸往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骆家辉辩称,这些措施是为了保护美国工人和企业的利益。但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损害两国经济关系,并最终伤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2011年,他在一次演讲中指责中国的人权记录,引发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不满。

2012年,在北京遭遇严重雾霾期间,美国大使馆公布了自己测量的空气质量数据。骆家辉借此机会批评中国的环境政策,称中国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空气污染问题。

其中,骆家辉最令人不解的行为,是他屡次强调自己作为美国人的身份归属,同时对自身的中国血统持否定态度。

许多人认为,骆家辉作为一个华裔政治家,应该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做出贡献。可他似乎更愿意强调自己与中国的距离,这种做法不仅让许多华裔美国人感到失望,也让中国民众对他产生了负面看法。

骆家辉的这种态度,也许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中找到一些解释。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裔,他可能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的"美国人"身份。

在美国政坛打拼的过程中,他可能觉得需要更加强调自己的美国认同,以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

总的来说,骆家辉的"两面三刀"做派反映了他在身份认同和政治立场上的矛盾。一方面,他利用自己的华裔背景获得政治资本。

同时,骆家辉又展现出与中国保持距离的倾向,实施了一些对中国不利的政策。这种立场上的矛盾不仅侵蚀了他的个人信誉,也对中美两国间的关系带来了不利影响,加剧了双方的紧张态势。

回国捞金

2014年,骆家辉卸任美国驻华大使一职后,并没有选择退休或回到美国政坛。相反,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商业领域。

利用自己作为前美国高官和驻华大使的身份,骆家辉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国的各种商业场合。

他加入了多家美国公司的董事会,这些公司大多有意拓展中国市场。

骆家辉显然希望利用自己在中美两国的人脉和影响力,为这些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铺平道路。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提供建议。

有报道称,骆家辉为某些公司在中国的项目游说,收取了高额的咨询费。这种行为被批评为"旋转门",即利用公职经历谋取私利。

更令人不解的是,骆家辉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对中国采取的强硬立场。在担任商务部长和驻华大使期间,他多次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和贸易政策。现在他却急于在中国寻求商业机会,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

骆家辉的"回国捞金"行为很快遭到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民抨击骆家辉的"两面派"作风,认为他在任职期间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现在却想利用中国的商机。

一些中国企业也公开表示拒绝与骆家辉合作。他们认为,与骆家辉这样一个曾经批评中国的人合作,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面对在中国的困境,骆家辉最终选择回到美国。然而,等待他的并不是温暖的欢迎,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挑战——种族歧视。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出现了针对亚裔的歧视和暴力事件。作为一个知名的华裔公众人物,骆家辉也成为了这种歧视的受害者。

作为一个曾经在美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可能从未想到自己会因为种族身份而受到如此对待。这也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

骆家辉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认同和国家忠诚是复杂的议题。

试图通过否认自己的文化根源来获得认可,或者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谋取私利,都可能导致两面不讨好的结果。

结语

骆家辉的"两面派"行为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些利益,但长远来看,它会破坏个人的信誉和公众形象。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这种行为很难逃过公众的眼睛。

这警示我们,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商业领域,保持立场的一致性和行为的诚信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处理跨文化身份时,需要更加谨慎和智慧。我们应该学会在不同文化之间寻找平衡,而不是简单地选边站。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真诚和一致性在任何文化中都是受人尊重的品质。

作为跨文化个体,我们有独特的优势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如果能够善用这一优势,不仅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也能为构建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信息来源:

0 阅读:120

渺远的云娱乐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