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本文为江西新高改凌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上周末陪媳妇一起去看望她还有一个月即将生二胎的同学,因为同在南昌,开车也就半个小时而已。这次是第二次看到媳妇同学的小孩,跟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印象差别很大,感触颇深。
第一次见到小家伙的时候他那个时候在闹情绪,还没表现出正常生活中的样子。这次看到我们的到来,表现的特别开心兴奋,把自己的玩具、绘本、还有跳绳、平衡车、甚至自己放进冰箱里冻成的冰块等都拿出来跟我们分享,要我们陪他玩,一点都没有陌生感。
通过一整个下午和晚上外出吃饭的观察,胆大、不拘小节、粗心大条、随手扔东西、在家人面前任性、话多、不太注重礼貌等很多非常明显的特征,有点像大家印象中的“熊孩子”,跟小家伙的父亲表现的安静话少,完全是两个相反的性格特点。
环境应该才是影响一个人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基因。以前我一直以为基因才是决定一个孩子的关键因素,现在看来环境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小家伙从小都跟他父母住一起由他奶奶帮带大,只有寒暑假的时候才带回湖北老家。平时小家伙的父母工作比较忙,大多时间都由他奶奶在管。开朗话多的性格特点非常像他奶奶。可能也正是因为是奶奶带大的,约束比较少,包容的太多,表现出来“熊孩子”的特点。
但我看到了这个调皮小朋友的优秀潜力很大,不禁引起了思考:
家有熊孩子男孩,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男孩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教育引导才好呢?
“熊孩子”固然让带的人更累。这是毋庸置疑,带娃的心累,只有带过的人才懂。
“熊孩子”更容易在学校和在外面闯祸。在学校不遵守规矩,和小朋友打架、欺负同学、不听老师话等行为,让家有“熊孩子”的家长伤透脑筋。
“熊孩子”不按常理出牌。在一些常规的事情上,会让人大吃一惊或做出人们意料之外的事情来。让人错愕无所适从,但许多时候他们的可爱、可笑行为又会让人莞尔一笑。
但我看到了媳妇同学这个“熊孩子”更多优秀潜力的特性:
小家伙是个“话唠”。孩子有“说话”天赋,说不定以后就是出色的主持人、记者、主播之类的,而且能说会道善于沟通的人在社会上也比较吃得开。
小家伙很聪明、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拘一格。创造能力很强,从事创造性研究设计类工作可能会表现非常优异的天赋。
小家伙爱发号施令、在学校或外面从来都不是被欺负的对象。这类孩子在某些人眼中是“领头羊”,可是在某些人眼中是就显得有点自私、爱出风头。不管怎样吧,不能否认的是,这类孩子普遍有着较强的主见性、领导和组织能力,说不准可能以后就会成为在单位上的领导,或者企业老板。
小家伙很好动。对于“多动症”,很多人把它归结为一种病,但我更愿意说他们是“运动细胞”太发达,活动就是他们的生命,静下来就等于扼制了他们的命脉。一般这类孩子,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不错,而且思维也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加以培养,以后会有很好的发展。
小家伙不太注意礼貌、随手扔东西等这些生活习惯教养问题是比较容易纠正的,任性哭闹除了需要家人更多引导,还跟年龄段有很大关系,小龄阶段的小朋友还不能有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但一个人的品性才是一个人独特的存在。如何在管教和包容间平衡、在严格与宽松间平衡、在采取激励式还是说教式教育等各种问题上,值得我们每位当家长的思考。
面对有天赋的“熊孩子”,引导的好很可能会成为像乔布斯一样的天才,引导的不好很可能会像仲永一样的庸才。
那么如果你家有熊孩子男孩,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家有男孩,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教育引导才好呢?
你现在有答案了吗?
欢迎百家争鸣。
我是江西新高改凌老师,您的点赞加关注,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有关升学教育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或私信发给我,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