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球上最大、最深厚的黄土沉积地貌区,因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本是天选的农田,孕育了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然而,由于气候干旱、历史上开发过度、水土流失,逐渐成为环境恶劣、贫瘠的土地。近期,网上在传,自然和科技等条件成熟,各地开始“推山造田”,改造这片潜力巨大的土地。我们来“纸上谈兵”一下可行性。
其次,黄土高原土壤非常适宜耕种。黄土高原普遍认为是风吹来的,第四纪冰期,大陆内部又干又冷,裸露的沙土被西北风搬运过来,年复一年沉积,堆出厚厚的黄土,这就是所谓的风成说。而现在看到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景象,是流水侵蚀造成的。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非常适宜耕作,农垦历史悠久。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黄土覆盖厚度多数在100米以上,土层深也是巨大优势,可以对比西南缺土的石漠化地区。
▲泾河流域的黄土塬地貌景观,四周是流水侵蚀形成的陡峻山沟,高处是未受侵蚀的平坦塬面。
第三是黄土高原治理经验。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对流水的抵抗力弱,易受侵蚀,变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我国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战斗数十年,已经有成熟的控制经验。数十年推进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水土保持工程,成果举世瞩目,黄土高原变绿了,黄河非汛期很多河段已经变清,以陕西省为例,一年入黄河的泥沙从8亿多吨,变成2亿多吨。推平不是削成平原,而是因势利导,把沟壑土峁削峰填低,改成梯田,不止增加耕地面积,还可以通过增加层级,每一层都阻挡水流,减少水土流失,土层中留住更多水分,有利于植物生长。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的农业潜力是毋庸置疑的,改造的条件也具备。如果未来甘肃、陕西、山西等省份能顺利改造黄土高原,成功开垦、改良出5亿亩良田,那么农业条件将会得到极大地改善,有望成为国家的新“粮仓”,工农业物质基础,支撑国家安然经历任何险恶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