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歌而赞》唐汉霄打败张信哲,张信哲“这亏吃的”让人气不过

竹心影音 2021-04-10 21:49:37

看完《为歌而赞》的第一期,我惊到了,张信哲竟然被唐汉霄打败,我怎么也难以相信这个铁板钉钉的事实。

为此,我又仔仔细细聆听了两首歌曲,最终,还是一样的结果——张信哲的那首歌就是高出一筹,非常感人,非常高级。

当然我并不否认唐汉霄的《烂泥》也是首非常好的作品,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张信哲的《A matter of love》更胜一筹。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首歌曲:

唐汉霄《烂泥》

这首歌第一句出来我就爱了,主歌部分的旋律特别好听,加上简单的配器,突出他看似轻松的腔调,很抓人。像是与人拉日常闲天,同时又是非常好的状态注解。

而到了桥段的预副歌部分,简简单单的两句,却是重要的铺垫,推动着副歌部分排山倒海般的情绪宣泄。

副歌部分显然是最突出的部分,旋律好听好记,非常洗脑,同时又是情绪的爆发点,这种瀑布一泻千里般的、横冲直撞式的情绪发泄,听来非常的过瘾。

总而言之,这首《烂泥》,歌词简单好理解 ,旋律好听洗脑,每个部分都无懈可击,都非常抓人,没有可以指摘的部分,都好听好学好记。是一首好作品。

张信哲《A matter of love》

坦率地讲,当张信哲唱到第二句的时候,我的心就开始揪了起来,唱到副歌时,眼睛已经湿了。

他丝丝入扣地演唱,情感专心地投入,加上又是这样一首伤感情歌,让人不得不为它而心动、难过。

这首歌虽然是首英文歌,虽然我也不懂英语,但音乐就是语言,音乐就是画面,它就像一部电影,把我拉进了歌曲所营造出的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中,好像男女主人们千里百转的爱情故事,在眼前搬演了一遍般,为其感伤,为其难过。

我承认,这首歌曲真的特别高级,一招一式看似轻描淡写,但内力十足,将人杀于无形。

当张信哲说出,Gary Barlow作曲 , 联手 Tim Rice作词,是为张信哲量声打造的全新单曲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这样厉害的人物创作的作品,难怪这样的打动人。

那为什么张信哲这样深入人心的作品,会败给《烂泥》呢?是作品不如《烂呢》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如果将作品肢解、碎片化,音乐表现力不如《烂泥》。

第一,《烂泥》是一首中文歌,我们想当然地会对自己的母语有亲和力。

《A matter of love》的英语表达的确很吃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直给”永远比迂回更快地让人感知和接受。

第二,《烂泥》歌曲比《A matter of love》更简单,这体现在无论是词,还是曲,还是配器上,

越简单越普罗大众,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事实。这也是一些超简单的“口水歌”会流传的非常广的原因。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流传的广的作品都是口水歌。

第三,单从旋律来讲,《烂泥》记忆点更强,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烂泥》从主歌的第一句开始,就非常抓耳、好听,朗朗上口,这也是这些KOL认可它的主要原因。

而张信哲的《A matter of love》环环相扣、有着链条一样的逻辑严密,从整体性上考量,它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将其碎片化取舍,反而不突出了。

可是这些抖音的一百位KOL,他们是从自己创作的角度出发来为选择一首作品,这样,唐汉霄的《烂泥》能够打败张信哲的《A matter of love》,也就在情理之外,意料之中了。

唉!果然针对不同的媒体,要拿出相应的作品来打,就像不同的文章要在不同定位的媒体来发表一样,是要讲究策略的,适合的,才是好的。张信哲虽然唱得好,作品好,但走错了门,选错了作品,太吃亏了!

其实这些,早体现在了他的前期采访中。

张信哲说:我并不喜欢“音乐碎片”这样的音乐概念,因为碎片,打破了音乐整个聆听的音乐整体性。

可以说,张信哲的选歌和他对待音乐碎片的观念是一以贯之的,这也就让他在这里显得有点被动。

同时,我又觉得张信哲是非常可爱的,面对歌曲碎片化的大势所趋,他仍在坚持着一首歌必须是4-5分钟这么一个时长,才能表达完整的观点。

张信哲是没错的,抖音的碎片化表达也是没错的,一切不过是选择不同而已。

1 阅读:468

竹心影音

简介:好音乐触达灵魂;好电影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