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重生在日本!他的书法充满了禅味,尽显得道高僧的智慧!

书画群英 2024-11-02 10:48:30

一提到民国弘一大师,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他的“孩儿体”,以及他临死前所作的那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悲欣交集”。

弘一大师的“孩儿体”,以其稚拙、天真、随性、雅趣的意境,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盛赞他开创了“禅”的无上境界!

日本“弘一法师”重生了!但,叶笑却是一脸的茫然: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隔壁的日本,竟然还有一个跟弘一大师一样的书法大师!

上面提到的这位日本大书法家,叫做良宽,他就是日本国有名的大和尚!但他的诞生时间,却远远超过了弘一大师!中国有一个“良宽高僧”,而不是日本有“弘一法师”!

他将弘一大师与弘一大师相提并论,就是因为他的人生阅历、书艺,都与弘一大师极为相像。当然,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一提起梁大和尚,就自然而然地与中国弘一大师联系在一起。

上面这两张画,是由梁广老和尚与弘一大师所写,无论是笔法、意境,都有相似之处,笔法松散,透着一股洒脱之气。

梁广大和尚的绘画内容多以叙事为主,以描绘其所处的环境;弘一大师的这幅画,可以说是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梁光和尚,又名梁广长老,出生于一七五八年,在江户晚期日本,也就是中国的乾隆年间。他自幼受过很好的汉族文化熏陶,精通《四书五经》、《老庄》等。

良宽在18岁的时候就剃了光头,二十二岁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良宽。34岁,浪迹天涯,73岁死于岛崎(道光17年),其简朴、宁静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良宽的创作历程和书法艺术的形成都与其人生阅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这一辈子,都是住在茅屋里,乞讨为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良宽在极其简朴的茅屋中,却能安贫乐道,不变其乐,一如《春秋》中的颜回,因此受到孔子的推崇。

梁宽在青年时代就十分注重汉文化的研究,这不仅是儒家和道教的经典著作,中国的书法也是如此。他研究了二王,怀素,黄庭坚等人的草书,并受日本假名的影响。

良宽对文化的研究,自有一套独特的看法,他不喜书家的书法,不喜厨师的菜,不喜诗人的诗词,这与一般人的理解相差甚远,这或许正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以良宽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就其书法美学而言,采用传统的书学美学方法,已不太适合。他对所谓的书法技巧并不特别注意,但是看起来却更有技巧。

梁广大师的书法和弘一的书法一样,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没有任何的做作,也没有任何的花哨,没有任何花哨,没有任何花哨,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一个人的书艺,并非靠苦练,而要靠长时间的生活修养才能达到。这一笔一划,并非出自于碑碣,却透露出一种空灵空灵之影,这是佛法智慧的生动表现。

作为一代高僧,良宽的书风,他的书风,他的胸襟,显示出一种淡泊淡泊的气质,对毁誉、褒贬都不放在心上,所以他经常用他的笔墨来做佛。其代表作《南无阿弥陀佛》在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批评家王进玉对梁广大师的书法作了如下评价:“梁宽的书法,从有法到有法,再到有法,再到改革,最后达到了一种近乎不可能,或者说大师没有任何技法的地步。”

作家张瑞田曾这样评价:「良宽的书法,得其心之所向。」他的书法,不是用来演戏的,也不是用来踏入红尘的。”

“人生懒惰,自在逍遥。口袋里有三斗米,火炉旁有柴。“谁来寻我的踪迹,谁来求我?”“夜雨中,我的双脚是神仙。”这是良宽的五言诗,我们暂且把它当作他的书艺和生活描写的一个生动的注解。

梁广大师的书法,颇有弘一大师的禅韵,尽显得道高僧的风范!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