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竹山县桃花源街区效果图公布了!
十堰最大的不夜城——竹山县桃花源街区计划“五一”开街,项目占地8万㎡,建筑面积7万㎡。
包括水上景观区、广场光影艺术区、沉浸式商业夜游区,设置心向桃源、圣母祈天、至味人间、一步千年、霍河景廊、夜游街区、实景大秀等多节点体验空间。
涵盖绿松石展销、休闲茶馆、特色民宿、餐饮娱乐、文化创意等业态。
可满足游客吃、住、游、购、玩等系列需求,致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互动化沉浸式文旅街区。
千年古县
竹山建县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
竹山在建县之前还有古庸国历史可考,古庸国已存在4000年,都城在竹山上庸镇一带。这里被研究学者称为“东方古罗马”,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在影视剧中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寻找到竹山古庸国的痕迹,芈月传中的上庸,就是竹山的古称。
竹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根据考古研究和历史记载,早在80—100万年前,堵河流域就有人类生存与繁衍。殷商时期,竹山为侯国,名庸,曾名列八国之首。商末助周武王伐纣得周袭封,都方城,盛时辖今鄂川陕边境十八县。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庸率群蛮攻楚,为楚所灭,乃置上庸县。后县境时秦时楚,秦时属汉中郡。
两汉时期至南北朝时期,上庸一直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境内茂林修竹、山清水秀,上庸县改称为“竹山”。隋唐时期,竹山县曾属于房州房陵郡。五代宋初时期,竹山县曾属于梁州。元朝时期,竹山县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清时期,竹山县属于湖北省郧阳府。民国初期,竹山县属于湖北省襄阳道。1949年以后,竹山县属于两郧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竹山隶属中南行政区湖北省郧阳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改属郧阳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襄郧合并,隶属襄阳专区专员公署。1965年,襄郧分设,竹山隶属郧阳专区行政公署。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竹山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0月,郧阳地区建制撤销,与十堰市合并,竹山隶属十堰市。
关于竹山名称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代表性的说法,有如唐代李吉甫《元和部县图志》记载:“县邑之北百里,有黄竹山。昔时山多竹,其色皆黄,故西魏命邑名曰竹山。”再如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筑山,在县西五里,筑水所出,后讹‘筑’为‘竹’,称竹山,县因以名。”
武陵真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600多年前,东晋诗人陶渊明落笔写下《桃花源记》。
两晋时期,上庸郡覆盖中国腹地秭归、兴山、竹山、房县的广大原始森林地区,成为逃避战乱和苛政的最佳避难所。于是,上庸郡治下的武陵县渔人闯入桃花源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竹山。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尤其是,峡谷入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属竹山县官渡镇;出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乡,属竹溪县。
位于竹山县官渡镇桃园村的武陵峡,被誉为华中地区最长、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峡谷,山峦俊秀陡峭,飞泉流瀑、九曲回肠、青天一线,是8亿年前地球第一次造山运动留下的最古老的断裂带,早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约7亿年。两岸嶙峋巨石,峭壁顶端直插云霄,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倒映进碧绿的潭水中。
“武陵何处觅真源?莫见桃花便泊船。邻郡若逢刘子冀,问津焉肯到湖南。”是著名庸巴文化的开创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先生为武陵峡作诗惠存,有力证明了“武陵真源在竹山”。
女娲文化
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
女娲是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女娲传说在竹山家喻户晓,世代相传,女娲故事、歌谣人人耳熟能详。女娲传说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语言原始、风物互映,留存着显著的早期神话人神一体的特征,彰显着鲜明的竹山地域文化特色。
近年来,竹山县通过女娲文化节的举办以及相关文化资源的挖掘,不仅扩大了地方的知名度,而且有利于招商引资,带动了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在竹山县宝丰镇南,有一座女娲山。据《山海经》、《康熙字典》记载,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宝丰镇尚存有《女娲炼石补天天真》石碑。《史记五帝纪》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
从2005年7月开始,宝丰镇开始着手进行女娲山风景区建设。当地不仅修建了女娲雕像,而且建造了一系列与女娲相关的人文景观。此后,竹山在女娲山风景区连续举办了多届“女娲文化节”,公祭“华夏始祖、东方圣母”女娲。
2007年,竹山县出版发行的由全国20多位专家学者编写的《女娲文化研究》一书,被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誉为“堪称女娲文化研究的前沿作品”。
2020年12月1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竹山民间文学《女娲传说》项目是本次十堰唯一入选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老城蝶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夜间消费经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如何跳脱出传统文旅刻板的展现方式,将地方文化活化,为街区互动演绎和产品展现赋能,竹山县桃花源街区应运而生。
在夜经济项目的建设中,只有与众不同方能出众。这其中,关键就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特色街区,只有将夜经济本质与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结合,才能在夜间呈现出别样的风情。
针对桃花源街区的打造,竹山县立足女娲文化、武陵文化,深耕本地民俗特色,以传统特色文化为依托,通过文化展示、情景再现、情景演艺、创意科技等手法,将桃花源街区打造为集文化体验、美食畅享、夜间休闲、民俗娱乐、文创潮玩等于一体的全域互动化沉浸式文旅街区。
很多外地游客就是在旅游中认识十堰历史文化的。文旅融合能够将优秀历史文化与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相结合,展现本土优秀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这也是讲好十堰故事的一个重要方式。
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实现长红发展,是每个“网红城市”都在思考的问题。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只有挖掘历史、彰显自身独特性,才能加强城市生命力。一方面要让游客深入沉浸地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要用好新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充分运用当地风土人情,创设优质文旅品牌,给广大游客一个“还想再来”的机会。
秉持游客至上的理念是城市发展旅游的重中之重,完善周到的公共服务是“留”住游客的重要一环。更重要的是,服务意识是长期形成的,短期、集中为旅客作出改变,或许能解一个旅游旺季的燃眉之急,但建立更加平等的“友好型市格”、不断完善配套和公共服务,才会让“网红城市”红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