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多少分可填报重点大学?这些志愿选择的技巧和忠告你应该了解

升学课程 2025-02-08 10:27:40

高考志愿填报对于每一个高三学生的重要性与关键性都毋庸置疑,目标院校及专业的选择一旦出现偏差,就可能对未来的人生造成截然不同的命运。高中每个阶段的评分标准、试卷结构都不一样,高一、高二时的各科成绩对最终高考分数评估的参考价值也不大。那么通常要考到多少分才有机会被重点大学录取?这需要参考高考平均得分率条件来分析,高一、高二、高三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自身不同的任务目标。春节过后,距离2025年高考仅剩4个月,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里,以下这些高考志愿填报的实用技巧与忠告,以及基于高考平均得分率条件的成绩速算方法,对各位高三党和家长们而言,都是绝对重要的干货,不可不知。

PART.01

高中各阶段考试分数的价值

高 一

众所周知,高一阶段还不会涉及选科,也没有文理之分,除去以后必学的语数英,再加上可能要学的物化生政史地,共是9门学科。

所以在高一时,成绩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排名倒是一个相对靠谱的参考对象。

另外,这个阶段有两件事需特别注意:

确定要选的科目,合理分配精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打好基础,为之后的冲刺做准备。

做到这两点,好成绩自然会水到渠成。

高 二

进入高二,一切会变得更加明了,学习任务也更为明确。虽然这个阶段考试形式不同于高考,但总分是一样的。

老高考:物化生政史地分科考,比综合卷简单一些;新高考:因为纳入了赋分制,最终成绩并不等于卷面成绩。

鉴于此,大致整理了一些分数段,作为参考:

400分以下:必须重视打基础;450分左右:暂时别碰难题,保证把简单题搞清楚;500分左右:仅仅是中上水平,千万不能骄傲和放松;580分以上:努力维持在班级前列,进入高三后会省力不少;600分以上:潜力可期,但也不能大意。

高三

进入高三,成绩上的参考数据会越来越多,虽然模考比高考难一点(加10分对比),每年的高考人数也不太一样,但根据历年高校录取情况,仍可汇总整理出想要填报不同层次的院校,大致需考取的最低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根据测算数据↓↓

想上211重点大学: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不能少于120分,物/化/生/政/史/地单科成绩不能少于80分。想上985重点大学: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至少要达到127分,物/化/生/政/史/地单科成绩至少达到85分。(想冲刺清北、华五等院校,那各科分数还要在985水平线基础上再多加3分。)

PART.02

高考志愿选择的10点忠告

1、总体规划

在高中分科前应该根据考生的情况,对未来想要或擅长就业的方向做个总体规划。

就业方向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愿意行医,有人愿意教书,有人愿意经商,有人愿意从政,有人愿意在企业单位工作,有人愿意自主创业;有人愿意在城市谋职,有人愿意到乡村发展;有人擅长文,有人擅长理,有人擅长工,有人擅长艺。

总之,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前途。你必须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天赋、兴趣、智商、情商如何,向往什么样的生活,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出合理选择。

2、一本线/特招线上60分以上的学生

高考分数很高(一本线上60分)的学生,尽量选择排名高的大学,专业偏向于基础,或者选综合性大学的理工专业。

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毕业后再确定发展方向。很少有人知道将来会从事什么具体的工作,并不是说你现在学什么专业,将来就会做什么工作,大学不是职业学院。

你在大学要努力提高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因为你将来参加工作,很可能要从事根本没学过的工作,这就需要你在实践工作中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吸收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

第一学历差不多能决定人生档次了,大学同学是人生最重要的人脉,不管什么专业都要尽可能挤进同考分匹配的大学,排名越高越好。

大学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熏陶,氛围熏陶你,同学熏陶你。身处好学校会学到更多课本外的有用知识,还有句俗语叫: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就是这个道理。

3、一本线上40分左右的学生

一本线上40分左右的学生,城市、学校与专业要并重考量,比较理想的去向是一线城市专门院校的核心专业。

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或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最好是自己感兴趣或毕业后找工作有优势的专业。

4、一本线左右考生

一本线左右能上较好二本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重点考虑城市和自己喜欢的专业。

因为这些本科院校中除少数专门院校及原来隶属国家部委的学校外,其他大部分学校整体水平接近,社会名声及排名等也都较接近。这一分数段的学生要尽量以兴趣为主选择专业,至少大类专业要与自己兴趣相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之源、是迈向成功的基础。每个人的兴趣各不相同,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但以兴趣为主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注意切合实际,也就是选择的专业要切实可行,不能架在空中楼阁之上。

5、本科线上学生

本科线上的学生,应以学一门将来能立足社会且自己喜爱的技术为主,淡化学校。

近年来很多省份二三本合并录取,因此这批学生数量最大。如果是出身这类教学质量不算太高的学校,那一定要专注于学会一项自己擅长同时又容易找到工作的技能,切莫眼高手低,认为有个本科文凭就万事大吉,结果到最后毕业时所学知识及专业能力还不如很多职校生的水平。成绩擦边本科线的学生,千万要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多学习与今后实际工作相关的技术知识与能力,以便毕业后可迅速踏入职场,从底层做起,踏实地寻求进步。

6、了解学校校风、学风

要上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了解所填报学校的校风、学风。

校风好、学风正的高校优先选择,并尽量争取考上里面的国家重点学科。2020年全国高考录取比例首次超90%,高校日益扩招意味着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也能读大学。而在校风好学风正的老牌学校读书显然更容易学到有用的知识。

7、新兴学科注意事项

选择填报新兴学科专业时需格外留心注意。新兴学科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基础,而且多数情况下新兴学科专业的设置都滞后于社会需求,如最早搞计算机的人大部分是学数学改行过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兴学科专业的最初几期毕业生就业途径较广,就业机会较多。但整体学科建设在教材、师资、经验等方面肯定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需要慎重作出决定。

8、城市选择

优先考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学。毕业后留在本校所处城市就业,不但有主场优势,而且同学间的人脉关系能发挥更大作用。

北上广深这几个大城市经济发达,富有活力,充满挑战和机遇。那些二线、三线城市虽然生活安逸,但节奏太慢且严重缺乏机会公平。而在一线城市,职场发展好坏全凭自己努力,拼爹现象还不会过于严重。

选大学,要么选离家近(父母工作所在地)的大学,要么选一线城市的大学,要么选双一流级别的名牌大学,这样对以后毕业的就业工作发展,都有很多好处。关于职业选择,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和成长背景不一样,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凡事没有绝对,不同的选择,会造就不同的人生。

9、专业选择

尽量不要报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所谓热门专业不但录取分虚高,而且今后的毕业生一抓一大把,根本没有竞争力,且现在的热门过几年后未必就还是热门。不如根据自身考分填报排名更高的大学里的普通专业,毕业后反而更有就业前途。

10、专业只供参考,不作为硬指标

很多专业外行根本就不了解,不少专业的毕业去向作为外行人是根本想不到的。同时大学毕业生由于年轻,对新事物新领域的接受程度以及可塑性往往会被用人单位格外看重。所以本科学的专业,主要还是基础知识在发挥作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变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意志才是在就业求职中最关键的因素。

现在的大学教育多数都以通识教育为主,也就是说,相对笼统地划定一些大方向,比如管理类、机械类、水利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电子类等等,在这些大方向上让学生再去做专业选择,来确定具体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

PART.03

高考志愿填报必知

高考志愿填报前,要做足以下功课:

一是“三查看”: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录取分数。

二是“三了解”: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一般专业。

三是“三结合”:兴趣爱好,能力优势,就业考研。

四是“三兼顾”:学校,专业,城市。

五是“三层次”:冲高,稳健,保底。

六是“三清楚”:投档原理,录取规则,风险因素。

七是“三重视”:学校排序,专业排序,服从调剂。

很多人常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三分考七分报”,这些都在凸显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高考志愿填报是摆在每位学生尤其是家长面前的一次重大考验,是对家长们认知水准和信息筛选能力的考验,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前规划,提前了解,提前准备。

0 阅读:55
升学课程

升学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