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冰箱是个神奇的“保鲜神器”,很多食物放进去,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能延长好一阵子。
但其实,有些食物一旦变质,那可真是“覆水难收”,哪怕一直待在冰箱里,也救不了它们,吃了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鸡蛋
鸡蛋要是变质了,那可千万不能吃。正常的新鲜鸡蛋,打开后蛋清是透明的,蛋黄圆圆的,颜色鲜艳。可要是变质了,蛋清会变得浑浊,甚至发臭,蛋黄也会散开,变成一团糊糊。
别小看这小小的鸡蛋,变质后可能会滋生大量的细菌,比如沙门氏菌,要是不小心吃了,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像肚子疼、拉肚子这些症状都是轻的,严重的还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而且鸡蛋在冰箱里放久了,也有可能变质。虽然冰箱,能减缓细菌的繁殖速度,但并不能完全阻止。尤其是鸡蛋壳上有气孔,细菌还是有可能通过这些气孔进入鸡蛋内部。大家买鸡蛋的时候,最好买新鲜的,而且别一次性囤太多,尽量在保质期内吃完。

二、牛奶
牛奶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不过它可娇气得很。新鲜的牛奶,颜色是乳白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奶香味。
要是牛奶变质了,颜色可能会变黄,还会有酸臭味,甚至出现凝块。这是因为牛奶里的乳糖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了乳酸,导致牛奶的酸度升高,蛋白质变性凝固。
牛奶变质后,喝了很容易拉肚子,对肠胃刺激特别大。而且现在很多人喜欢把牛奶放在冰箱里保存,觉得这样就能一直保鲜。
但其实牛奶的保质期是有限的,即使是冷藏,过了保质期,也一样会变质。所以,大家喝牛奶前,一定要仔细看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打开后也要尽快喝完,别让细菌有可乘之机。

三、肉类
肉类变质,可真是让人头疼。新鲜的肉类,颜色是鲜红的(像猪肉、牛肉),或者粉红的(像鸡肉),摸起来有弹性,闻起来有一股正常的肉味。
但如果变质了,颜色会变得暗淡,甚至发黑,摸起来黏黏的,还有一股难闻的臭味。这是因为肉类里的蛋白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了,产生了各种有害物质,比如胺类、硫化氢等。
很多人觉得,把肉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就能保存很久。但其实,冷冻肉也有保质期,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左右。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肉类的品质,就会下降,虽然细菌的活动会减缓,但还是会有部分细菌存活。而且反复解冻、冷冻,会让肉类的细胞结构被破坏,更容易变质。

四、海鲜
海鲜是很多人餐桌上的美味,但要是变质了,那可就危险得很。新鲜的海鲜,像鱼啊,眼睛是明亮的,鱼鳃是鲜红的,身上没有异味。
而变质的海鲜,眼睛会变得浑浊,鱼鳃颜色变暗,甚至发臭。这是因为海鲜富含蛋白质和水分,很容易滋生细菌。
海鲜在冰箱里放久了,也容易变质。尤其是虾、蟹这类海鲜,很容易滋生弧菌。吃了变质的海鲜,很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而且海鲜的保质期,一般比较短,尤其是活海鲜,一旦死了,就最好别吃了。如果是冷冻海鲜,也要在保质期内吃完,别因为一时的疏忽,给自己的身体带来麻烦。

五、蔬菜
蔬菜变质也很常见。新鲜的蔬菜,颜色鲜艳,叶子挺括。但要是变质了,叶子会发黄、发蔫,甚至出现腐烂的斑点。这是因为蔬菜里的水分流失了,同时细菌也在不断繁殖。
虽然蔬菜放在冰箱里,能保鲜一段时间,但冰箱也不是“保险箱”。有些蔬菜,像叶菜类,在冰箱里放久了,也会变质。
而且蔬菜变质后,会产生亚硝酸盐,这是一种有害物质,摄入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大家买蔬菜的时候,最好现吃现买,别囤太多。如果实在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里,但也别放太久,尽量在一周内吃完。

这些食物变质后,可千万不能吃,别觉得冰箱能“包治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食物的保存方法和保质期,别让这些变质的食物,给健康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