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37式重机枪是1937年由捷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设计制造的一款气冷式重机枪,该枪性能先进、威力强大而且可靠耐用,深受士兵欢迎,不仅被捷克定为制式武器,还出口海外,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定购过1000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ZB37式重机枪全枪长1095毫米,全枪重18.66公斤,发射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100或200发弹链供弹,射速450~700发每分钟,枪口初速850米每秒,有效射程1000米。
ZB37式重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枪管上布有可散热的圆形铁片,握住枪管提把旋转可快速更换枪管,有着非常出色的火力持续性和压制性,和大名鼎鼎的捷达ZB26轻机枪一样性能出色。

该枪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比我国自产的水冷式民24重机枪性能和可靠性都要好,在与日军对战中也可以完胜日军装备的92式重机枪,在徐州会战中,装备该枪的国民党第59军在军长张自忠的带领下在临沂重创日军,新四军也曾经使用过该枪,在对日军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既然ZB37式重机枪性能先进又深受中国士兵喜爱,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进行仿造呢?总结一下有以下3个原因。
第一,ZB37式重机枪结构复杂,仿造难度大。
当时我们的工业化水平有限,不仅缺乏先进的机床加工设备,还没有优质的钢材,这恰恰是仿造ZB37式重机枪的关键。

捷克布尔诺兵工厂非常傲慢,拒绝出售图纸更不愿意授权生产,我国也曾尝试过手工测绘逆向仿造,都因为难度太大最终放弃。
第二,中国有更合适的重机枪仿造对象。
抗日战争以前,德国向国民政府转让MG08水冷重机枪的生产技术及相关设备,在我国军工人员的努力下成功仿造出民24式重机枪,虽然是水冷式,但胜在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对钢材的要求也不高,非常适合当时的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苏式武器全面进入我国,虽然不算先进,但是生产技术、图纸及生产设备一应俱全,还有苏联军工人员指导,仿造出来的武器非常优秀。
第三,ZB37式重机枪不符合大国军事需求。
在高强度的战争中,对武器的要求是皮实耐用、易于生产,ZB37重机枪结构非常复杂,战斗中一旦损坏难以快速维修,平时的保养也非常繁琐,这对临时征召入伍、军事水平不高的士兵来说非常不友好。

而且该枪加工难度大,生产周期长,费时费力,在战场的高消耗作战中就非常吃亏,小国装备或出口创汇无可厚非,但用于大国全面列装作战就不可取了,著名的麦德森机枪就是一个例子。

综上所述,虽然ZB37式重机枪性能先进,但因为其结构复杂,不符合我国的需求,加上我们有更合适的仿造对象,也就没有在中国仿造。
许诺轻
二战英国坦克上面也是这个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