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的拍卖现场,熙熙攘攘,名流云集。
画家常玉的《绿色背景的四裸女》以2.58亿港元成交,震惊了整个艺术界。
常玉,曾是中国最早的旅法画家之一,也曾是巴黎艺术圈的风云人物,最终却以穷困潦倒、客死他乡的结局收场。
01
常玉的作品以独特和大胆的风格而闻名,尤其是以裸女画作为世人熟知。
但是,常玉的一生却与这些华丽的作品截然不同。他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他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而光辉灿烂。
相反,他的命运充满了失落与遗憾,最终,身无分文,死于异乡。
常玉1900年出生在四川南充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常书舫是当地的名画师,从小便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成年后,他跟随大哥常俊民来到上海,最终决定留学法国,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留法画家之一。
与其他留学生不同,常玉的生活并不艰苦,他在圣米榭大道租了一间长租房,每月哥哥都会寄来一笔丰厚的生活费。
每当钱寄到,常玉便挥金如土,和朋友们一起在咖啡馆畅谈艺术,挥毫作画。
对于朋友们,他也总是慷慨大方,不惜花费巨资来招待他们。他在巴黎的画室,常常是热闹非凡,宾朋满座。
可是,这种恣意挥霍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02
1929年,常玉的大哥常俊民因病去世,丝绸厂也因管理不善而倒闭,资产一夜间几乎蒸发殆尽。
常玉突然失去了经济来源,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常玉仍旧保持着过去那种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常玉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窘迫。
为了生计,他曾在一家中国餐馆打工,月薪不到1000法郎。
曾经那个风光无限、贵气十足的常玉,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物质上的匮乏让他不得不削减画布的质量,用纤维板代替昂贵的油画布。
常玉的作品也开始变得简约,色彩也不再丰富,呈现出一种更为抽象、直接的风格。
长此以往,他逐渐失去了与巴黎艺术圈的联系,画商们也开始对他疏远。
至此,常玉那种“约法三章”的销售方式——先付钱,再看作品,最终导致了他与买家的隔阂。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常玉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他的最后一次画展,也如他一生中的许多决策一样,显得仓促和孤单。
展览结束后,他的朋友们送给他一件外套,帮他抵御寒冷,而常玉依旧以一副风度翩翩的姿态,坐在那里。
03
1965年,常玉因瓦斯中毒死于巴黎的住所,时年65岁。
在他去世后的数十年里,他的作品逐渐得到了艺术界的认可,并开始在拍卖市场上屡屡创下天价。
2020年,常玉的《绿色背景的四裸女》以2.58亿港元成交,创下新纪录。那些曾经无人问津、价格低廉的画作,如今成为了艺术市场的宠儿。
这位曾经在巴黎的街头以干面包度日的画家,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然而,这一切来得太晚。
正如他所说:“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这句话,成了常玉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