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97岁农民去世,国民党从台湾送来题词,上书4字民族之光!

云舟史策说 2024-10-07 03:34:35
2007年,陕西泾阳一个普通的村庄里,一位97岁的老人去世了。老人名叫仵德厚,一辈子没啥大动静,种地、干活,看着和村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葬礼却办得格外隆重,不仅村里人来了,就连台湾的老兵都来了。

前来送别的人里,有很多都是国民党的军官。更让人惊叹的是,国民党总部敬送了一块“民族之光”的匾额,冯玉祥的后人敬献了花圈。

这在当地,还是头一回,村民们议论纷纷,这位平时种地为生的老人,究竟有着怎样不平凡的过去?

仵德厚出生于1910年,在那个年代,家里供他读到初中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惜好景不长,社会动荡不安,家里破产了,这学眼看着就读不下去了。

仵德厚先是在商铺里当工人,后来冯玉祥在西北招兵,他就去当了兵。一开始仵德厚只是想要混口饭吃,没想到他在打仗上还真的挺有天分。

仵德厚一路从小兵打成了师长。他亲身经历过卢沟桥事变,在日军入侵的第一时间就领兵前往抗日前线。

之后仵德厚几乎经历了抗日战争中所有的重大战役。而他最为光荣的战绩,就是在台儿庄战役中担当敢死队的队长。

1938年,台儿庄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关系到中国抗日的士气,是名副其实的生死之战。仵德厚率部增援台儿庄,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他深知,唯有拼死一战,才能守住这道防线。

当时日军集结了4万多人马,还有坦克、重炮,飞机更是轮番轰炸,台儿庄危在旦夕,中国的士兵们只能采取人海战术,用命去拼。

仵德厚所在的部队奉命增援,可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前线部队已经和日军交火了好几天,伤亡惨重,联系都断了。

双方的军火实力差距太大,仵德厚所在的部队决定破釜沉舟,派出敢死队进行城市战。不奢望能够赢得胜利,只希望能尽可能多的杀死日军,夺回据点。

夜幕降临,仵德厚带着敢死队员们摸黑前进,趁着夜色掩护,敢死队利用绳索攀上城墙,与守城的日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他们一举端掉了日军的几个岗哨,打开了城门。接下来的三天三夜,是仵德厚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经过一夜的激战,敢死队成功突入城内,与城外的中国军队里应外合,对日军形成了包围之势。面对敌人的枪炮,敢死队手里拿着的却只是一柄大刀。

仵德厚杀红了眼,他挥舞着大刀,每一刀都砍向敌人的要害,他的身上已经满是鲜血,但他全然不顾,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一道防线,决不能后退半步。

战斗异常惨烈,全营仅剩百余人,但他们成功阻击了敌人的攻势,仵德厚也因此受到上级的赏识。

台儿庄之后,仵德厚从营长升为了团长。这两场仗打下来,仵德厚算是明白了,光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得学会如何跟鬼子斗!

在之后几年的抗日战争之中,仵德厚不断的和日军对战,立下了很多的战功,拿下了无数的勋章,也成功升为了师长。

然而仵德厚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场败仗——解放战争。仵德厚因为不肯投降,顽固不化坚持战争,无数的士兵因此失去了生命。

师长仵德厚成了囚犯。在监狱里,仵德厚最初拒不认罪,他认为自己忠于国民党,没有做错任何事。

从抗日英雄到阶下囚,仵德厚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老老实实的接受改造,一直勤勤恳恳的在农场劳动。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意识到曾经为之奋斗的国民党,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过去式,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

他刚结婚就上了战场,和妻子相处的时间太短,所以孩子很少,只有一个儿子。仵德厚和家人见面之时,妻子已经去世,孩子都已经结婚生子。

他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又经历了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命运转折,最终选择在平凡中度过余生。

晚年的仵德厚,生活十分贫困,但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生活简朴,为人正直。他经常给孩子们讲述自己当年抗日的经历,教育他们要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消息传开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拜访这位隐姓埋名的抗战英雄,他的事迹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97岁生日的时候,儿子给他弄了一个大场面,摆了整整20桌。老爷子热热闹闹的过了大寿,接受了记者采访,见了老战友,两天后就安详的在睡梦中离世了。

仵德厚去世的时候,很多台湾的老军官都前来祭奠。仵德厚这个人有功有过,他的后半生都在为自己的错误立场买单。

有过错要惩罚,有功绩也要表扬,所以在2010年左右,社会肯定了仵德厚的抗日功绩,为他梳理了纪念碑。

仵德厚实实在在的抗过日,为了杀日本人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他也在解放战争中伤害过解放军。这样复杂的历史人物,只能交给时间去评判。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欺瞒也不修饰,将历史记录下来传承给以后的中国人。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后代们会怎么整理历史我们也不得而知。

仵德厚一开始是一穷二白的工人,后来成了保家卫国的师长,再后来又成了伤害同胞的罪人,又变成了一无所有的农民。

在某些年代他是英雄,在某些年代他是罪犯,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如今我们暂且认为他功大于过,不知道将来人们对他的评价会不会有所变化。

各位读者认为,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具有两面性的历史人物呢?

0 阅读:2
云舟史策说

云舟史策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