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被社会淘汰的60后70后最好出路是什么?躺平伺候好父母!

拾光匆匆体育啊 2025-01-19 13:26:37

  

在这个经济萧条、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冯同学的故事成了许多人心中的“镜中花”。50多岁,失业,身体垮了,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是该拼命找工作,还是选择放手一搏,躺平保命?这不仅是冯同学的困境,也许是我们所有中年人的人生课题。

“躺平”到底是逃避还是自救?大家说到“躺平”两个字时,眼前立刻浮现的是那一群中年人,或许是背着沉重生活负担的夫妻,或许是每天忙碌却始终无法停下脚步的工人。有人认为,“躺平”是一种懒散、逃避的行为;也有声音认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智者”之举。我们来看看冯同学的故事,或许能给你答案。

冯同学为工厂职工子弟,其自幼家境并不优渥。上过几次高中后,因为经济压力辍学,跟随父母在当地工厂做钳工,勉强生活。90年代,工厂破产了,他开始了卖小商品、摆摊的生活。虽然过得不富裕,但起码能养家糊口。

生意难做,生活艰难随着年纪渐大,冯同学依然未能从生活的泥潭中挣脱。2009年,他开了一家面条店,生意虽然不错,但他长期过度劳累,导致身体问题逐渐显现。更糟的是,餐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并未稳定,冯同学最后转行做起了机器维修工。与此同时,妻子也在做保洁工作,家庭收入依然勉强支撑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尽管冯同学为了生计操劳不止,儿子也完成了大学学业,步入社会。现实并未对他们善待,儿子在毕业后,找了份低薪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尤其是在2019年,儿子结婚后,冯同学的家庭背负了30万的债务,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加上疫情期间,夫妻二人都失去了工作,这一切让冯同学的健康状况雪上加霜。

健康堪忧,心态崩塌,最令人喟叹的或许当属冯同学的健康问题了。长期的劳累,恶化了他的身体状况。做快递分拣时,身体的极限已经接近,最终由于脑血栓住院,几个月后离世。这个年仅50多岁的中年人,竟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陨落,成为了社会压力的牺牲品。

从冯同学的经历中,我们能看出很多“中年人的困境”。或许正如许多人所说,50岁以上的中年人已不再有拼搏的资本,过度的劳动和压力,只会让身体和健康早早垮掉。那么,对于这一代人来说,选择“躺平”似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躺平”,难道是在为生命保驾护航?我们不禁要问,冯同学如果能够放下过度的劳累,注重自己的身体,是否能避免这场悲剧?是的,所谓“躺平”,并非意味着放弃生活,而是降低欲望,减少消费,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等待退休。

有人批评“躺平”是一种逃避现状的行为,认为这只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这种看法忽视了当下社会给与中年人的巨大压力和无奈。如果中年人还在一味拼命去追求那些无法实现的梦想,结果很可能就像冯同学那样,最终将自己弄得身心俱疲,甚至早早离世。

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躺平”的含义“躺平”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而是要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让自己活得更加自在和轻松。低欲望的生活未必就等同于失败,有时,这恰是对自身生命的一种珍视。可以放慢脚步,照顾好父母,保持健康,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压力,静静等待退休生活的到来。

要知道,冯同学的人生并非孤立的个例。很多60后、70后甚至80后的人,都在艰难度日,面临失业、经济困难、家庭负担等各种困境。他们之中,许多人拼尽全力试图改变现状,然而却发觉自身力有不逮。对于这些人来说,维持现状,躺平保命,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社会对中年人的忽视与负担值得深思的是,社会对中年人的忽视和排斥,也为他们的困境雪上加霜。年轻人能找到新机会、享受社会福利,而中年人面临着无法突破的困境。年龄大了,找工作难,失业后重新就业几乎不可能。更糟的是,社会对“50岁以上”的年龄段几乎是零容忍,很多企业甚至明言招不到50岁以上的人。这种对中年人职场的“封杀”,让他们失去了很多重新拼搏的机会。

冯同学究竟是选择“躺平”保命,还是拼尽全力去挣扎一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冯同学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挣扎不一定能换来成功,甚至可能换来更多的健康问题。也许,选择“躺平”反而是一种更为明智的生存方式,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资本。

小编想问:面对生活的压力,你会像冯同学那样选择拼命挣扎,还是选择放下所有,躺平保命?君亦否于忙碌间罔顾己身之信号?生活的意义,究竟在于追寻更为美好的明日,还是在于安然享受当下的静谧呢?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0
拾光匆匆体育啊

拾光匆匆体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