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牵一发而动全身”,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月5日的报道,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周一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伊曼纽尔·博纳举行了电话会谈,王毅表示,中方希望法方“继续奉行理性积极的对华政策”,“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王毅强调,“中欧作为多极化进程的两大力量,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应多往合作上想,少往对手上靠,携手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稳定性”。
就在中国“依法”加强中欧关系的同时,据央视新闻6月6日的报道,北约增援部队于周一抵达科索沃,除了先行的500人之外,还有一个营的北约预备役部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以便随时部署”。王毅主任刚与法国外事顾问通电,要加强中法、中欧关系,呼吁欧盟“少往对手上靠”,与中国一道推动“多极化进程”,同一天,美国控制的北约就向科索沃增兵,这是巧合吗?如果有人觉得是巧合,那么再看这个新闻。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5月31日,王毅主任在京会见了德国总理外事顾问普吕特纳,王毅提议中德两国“携手努力”,“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向欧洲和世界发出积极信号”。同一天,5月31日,2架美国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飞临波黑首府萨拉热窝,逼近塞尔维亚,而此时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之间的冲突正“一触即发”。每当中国加强中欧关系之际,美国就在欧洲内部“激化局势”,一次可以说是“巧合”,两次难道也是“偶然”?
很显然,美国不希望看到中欧合作,不希望看到欧盟倒向中国,不希望看到欧盟在中国的帮助下“站起来做人”,所以美国要阻止这一切。但美国是“铁公鸡”,他不会像中国那样用数千亿订单去砸,用市场去拉拢,所以美国所能做的只能是“威胁”,也就是通过向塞尔维亚派出轰炸机,向科索沃增兵来警告欧洲,如果欧盟敢倒向中国,和中国搞什么“多极化”,那么欧洲内部将面临一场新的战争。
俄乌冲突开打后不久,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就哀叹,“建设统一欧洲家园的梦想已经破灭了”,“数代政治家的努力付之东流”;美国激化科索沃问题之后,欧盟“外长”博雷利也疲惫地表示,“如今,欧洲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暴力事件,我们再也无法承受另一场冲突”。所以,中国用“苦口婆心”的开导,用“真金白银”的订单,来加强中欧关系,来拉拢欧盟,而美国只用一招,那就是“将钢刀架在欧盟的脖子上”。
北约向科索沃增兵,表面上是为了“维和”,但事实上却是“拉偏架”,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话说,北约部队“只保护”科索沃指派的市长,说白了,也就是帮助自行宣布独立的科索沃全面控制塞族地区,并取缔塞族人的“自治权”。难怪明明是科索沃当局和塞族人冲突,怎么会有30多名北约士兵受伤了,原来他们就是护送科索沃政府委派的市长到塞族自治区“上任”的。这难道不是“拉偏架”,不是“激化矛盾”?
随着北约向科索沃增兵,科索沃危机大概率有两个结果:其一,武契奇总统坚决维护塞尔维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宣布出兵科索沃,欧洲腹地掀起一场大战。但需要指出的是,塞军获胜的可能性很小,科索沃有北约驻军,这也就意味着塞尔维亚与北约开战了。当然,如果美国要长期恶化欧洲的安全局势,北约或不会直接出手,因为“牛刀杀鸡”太快,欧洲感觉不到痛苦,所以美国会军援科索沃,在欧洲腹地长期燃烧战火。
其二,武契奇权衡利弊,发现出兵科索沃“必败无疑”,搞不好又是一场“轰炸南联盟”,美国B-1B轰炸机飞临塞尔维亚就是一个“警告”,在此情况下,武契奇或“放弃”科索沃与北部的塞族人。这么一来,塞尔维亚或许可以避免一场必败的战争,“国运”得以保存,但武契奇将“威信扫地”,一个无法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领导人,还有什么资格做总统?武契奇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怎么也洗不白,说不清。
对于武契奇来说,是国家命运重要,还是个人荣誉重要?这是一个问题。如果他选择出兵科索沃,塞尔维亚将面临一场战争,对他个人而言,可能名垂青史、虽败犹荣,但就国家民族而言,恐怕是一场灾难;如果武契奇选择保全国家,而放弃出兵,那对他个人而言,在政治上无疑是“剖腹自杀”,不仅前途尽毁,而且还会被当作“纸老虎”、“塞奸”而遭“万人唾骂”,“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怎一个“惨”字了得。
所以,目前的局势对中欧、塞尔维亚、武契奇本人都是不利的,美国钢刀架脖子上,欧盟被“二次绑架”;中国数千亿订单砸下去,也没能治好欧盟的“瘫痪”;塞尔维亚面临国运之战,武契奇“左右为难”,“多极化”的进程长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