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平阳寺一度显赫,可惜寺内三宝下落不明,传说曾由国清寺收藏

阿陆 2025-04-08 21:02:27

路过绍兴绍兴平水镇平阳村,无意间发现在化鹿山下的千亩茶园中央,竟然隐藏着一座古韵悠然的寺庙,于是便为它停留并航拍之。让我意外的是,这座平阳寺竟然是曾经辉煌一时的江南名刹,据《康熙会稽县志·图·平阳寺》记载:“其寺六进,占地近百亩,建筑面积二万余平方米。在它的鼎盛时期,有地产二千余亩,至清末,仍有僧人百余……”,由此不难想像当年香客盈门的繁华景象。

参考相关资料,这座寺庙的前身应该是座道观,可惜相关的典故和来历并没有地方考证。正如《康熙会稽县志·祠祀志》中所述:“平阳兴福寺,在黄龙、化鹿诸山之中。相传平阳道观废基,群峰错黛,碧涧环流,真仙佛幽胜之居。观久废,无事迹可考”。

直到清康熙四年(1665),临济宗的著名高僧宏觉禅师道忞来到这里,于道观遗址上建寺,初名兴福平阳寺,开立了平阳堂。至康熙七年(1668),已建阁七楹。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南巡至浙江时,赐额“传灯寺”,并题“名香清梵”额,康熙五十二年(1713),又赐御书《金刚经》一部。乾隆五十二年(1787),颁大云、轮祷经。平阳寺也因此显赫一时。像李白、白居易、元稹、孟浩然、王安石、朱熹、陆游、刘伯温等不少古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访幽探胜的身影。

令人唏嘘的是,这座平阳寺曾经有过三件镇寺之宝,分别为高僧弘觉禅师血书的《法华经》、康熙皇帝南巡时赠与弘觉禅师的黄钵及千佛袈裟。但是在民国30年(1941年),为了避免在动荡时期被掠夺,时任浙东行署专员的杜伟便将这“平阳三宝”移至天台国清寺收藏。只是如果你到国清寺询问,似乎并不能得到确切的答案哦,我个人对此是表示存疑的。并且按照常理,如果真能找到此三宝,也早该“物归原主”了吧,呵呵。

随着时光流逝岁月推移,在各种风雨侵袭过后,平阳寺也差点消失在历史洪流之中,仅存一幢藏经楼和几间侧厢房。神奇的是也因此流传出关于此寺“一尘难染”的特性。据说无论四周的环境怎么变化,藏经楼却始终被保持得干干净净,无论楼内的木梁、椽上还是各个角落总是洁净如初,里面甚至没有虫蛀乌啄的痕迹,甚至连蜘蛛丝也难以寻觅出一根来。于是有人便把平阳寺内的这种“无尘现象”冠为了天下之最,其实在我看来,无非是寺内的僧人们勤奋打扫之功罢了,没必要如此惊讶。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眼前的平阳寺显然已经基本恢复了它本来的规模,太阳才刚刚升起,就能看见成队的香客到此许愿和祈祷。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对它感兴趣的网友如果自驾,可以直接导航到寺前,它的具体地址是“柯桥区212省道谢家东北540米”。也可以乘坐61A路、61路、63A路、63路、517路、平王稽西环、平王专线东环、专1003A路或专1003路公交车到“平阳寺”站下车,再徒步400多米即达。

0 阅读:9
阿陆

阿陆

摄影,旅游,体验,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