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豆科植物的营养价值极其丰富,被称为“绿色金子”,不仅叶、荚可以吃,根块也可以吃,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更是极为丰富,被誉为“维生素E之王”。
四棱豆这个与众不同的豆科植物,食用和药用价值极高,要是大家错过的话就太可惜了。

网上一则小孩哥跟家人逛菜市场的视频让网友惊呼,人家在喝奶的年纪就拥有了植物专家的水准。还有网友调侃,这不像新学的,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
其中,一种叫“四棱豆”的植物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这个菜听都没听过,长得跟别的豆角也不一样,到底能不能吃啊?

四棱豆是豆科四棱豆属的植物,花是典型的蝶形花,羽状叶多为三片小叶,和长豆角一样需要给它搭架子让他生长。四条棱不是直线型,每条上都有很多锯齿。
四棱豆不仅浑身上下都能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人们看到陌生的事物时,为了方便了解会用它的外貌来命名,四棱豆和其他豆角类对比来看最为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形状。

它的豆荚旁长有四条棱边,横切下来的样子像一个大写字母“X”,和杨桃的切面极其相似,故有人也叫四棱豆为杨桃豆。
这种植物的原产地为亚洲热带地区,近百年来才传入我们南方地方进行栽培。上面提到的小孩哥就是在云南的菜市场认出的四棱豆,同样海南的网友应该也都认识四棱豆。

四棱豆虽然在北方比较少见,但跟其他比较常见的可食用豆荚类豆角相比,它的整体营养更优秀,蛋白质、维生素A以及胡萝卜素、钙和镁的含量都高于同类蔬菜。
四棱豆产在热带,喜爱温度高的生长环境,但它的适应性较强,适应的范围也很广。随着国内栽培技术的发展,相信不日在自家的餐桌上,我们也能看到四棱豆的痕迹。

四棱豆的种子、根块、叶子和花都可以吃,但按照我们吃豆角的习惯,往往嫩豆荚被烹饪成菜的次数更多一点。
嫩荚可以炒菜、凉拌、制作成酱菜。作为豆中之王,它堪称餐桌上的营养明珠。

四棱豆的口感更清脆,具有它独特的清香,哪怕炒菜的时候油放多了,也能中和油腻感,吃起来还是爽口的。
四棱豆未成熟的种子可以拿来煮饭煮汤,熟透的种子也可以像吃花生一样进行烤制,据说两者的味道口感尝起来很相似。

又因为它的种子蛋白质含量极为丰富,既可以拿去晒干,加工成豆粉、豆奶,其丰富的油脂含量,也可以用来榨油。
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居民更多吃的是四棱豆的根块,四棱豆的根块也是四棱豆适应性强能在营养贫瘠的土地上生存的关键。

它的根块类似红薯,碳水含量丰富,蛋白质含量也非常丰富。通常处理根块的方法是,将其蒸熟再剥掉棕色的外皮,这样就可以吃里面白色的果肉了,它的口感扎实湿润,吃的时候还能闻到坚果的香气。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四棱豆的花和叶甚至都被用去做沙拉吃,花瓣也会被拿去给米饭和糕点染色。

但在市场上一般都是将四棱豆的豆荚进行贩卖,具体四棱豆的花还有什么做法,吃起来的口感如何,也只有种豆的农户才能告诉我们了。
而老熟的茎叶虽然不再适合食用也有它的用处,它们是优质的饲料和绿肥。
它丰富的药用和营养价值也赢得市场的青睐,市场上它的身影也多了起来。

因为其丰富的赖氨酸、维生素E的含量,对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管硬化等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
同时,这种特色经济作物也为云南地区的农民带来增收来源的机会,一些人通过自种自卖维持生计。

在我们平常吃饭的时候,也可以摄入营养维持身体健康。
熟豆下肚才健康网络热梗“谁说这豆老了,这豆太棒了”在2024年风靡网络,正是网友在网络上考古综艺发现,明星黄磊在豆角还没做熟的情况下进行品尝,豆素和皂素还没有被完全破坏,进食后出现了恶心呕吐的中毒反应。

一开始也有人怀疑其实吃的是观赏类豆角,这类豆角通常是用来装饰和美化环境的,因为用途不同,往往不是在食品安全的条件下种植的,食用风险高。

实则不然,黄磊在豆角下锅两分钟就捞出来试吃,这时候豆角还没熟透,毒素没被破坏,仍可以刺激到人的肠胃。
而其他人则是在豆角熟透后才吃的,此时有毒物质已被破坏,因此何炅才能发出“谁说这豆老了,这豆太棒了”的感叹。

四棱豆作为豆角类植物,种子和根茎上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也需要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如果四棱豆还没有做熟,吃了就会和黄磊一样呕吐难受了。
所以,一般在烹饪四棱豆的时候,会先将四棱豆进行焯水处理,破坏里面的毒素,接着再将其煸炒至变软就可以吃了。

虽然四棱豆作用如此繁多,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人群都适合吃的。因为四棱豆含有低聚糖,对肠胃敏感的朋友来说就很不友好,容易导致胀气或消化不良,尽量少吃。
同样,对豆类植物过敏的朋友也是不建议吃的,误食后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观察是否有过敏现象。
四棱豆作为营养全面的种植蔬菜,“豆中之王”的称谓也不是浪得虚名。

四棱豆栽培容易,抗性较强,病虫害较少发生,已经在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种植。一些网友在海南云南吃过四棱豆后,都会带上一捆回家。
如果你也对四棱豆感兴趣的话,不妨在网上或者菜市场寻找它的身影。

尽量选择豆荚嫩绿,棱角分明且不带黑点的四棱豆,熟过头的四棱豆老后会变得木质化,影响口感不说毒素含量也会提高。
信息来源:
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豆类蔬菜中哪些豆豆易中毒
大河报《镜头下的中国新农村》2024-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