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智能家居的资深用户,我从2018年开始搭建米家智能家居,家中所有设备加一起维持在50个左右,从目前来看使用良好,就是部分场景上还是欠缺,极少部分场景下做到不到期望的自动化场景。
简单来说,因为并非深度订制的原因,米家这类智能家居系统要考虑到普通家庭改造的难易程度,所以在一些传感器上只能使用低耗电量的运作模式,比如人体传感器,多是红外人体传感器,这就导致了一些比较麻烦的问题,那就是这类人体传感器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尤其是人体静止的时候,就感应不到人体,从而错误做出判断。
比如红外人体传感器配合智能灯具或者智能开关,无法做到感应灯那样人来亮灯,人走灭灯。
相比之下,选择带毫米波雷达的吸顶灯或者比直接改造更方便,但是如果不是老旧灯具,直接扔了也不太现实。
我家原本有6个人体传感器,从自动化场景执行实用锲合度来看,从高到低排列是走廊、厨房、客厅、阳台、卫生间、书房,其中书房的场景垫底,最后被我关闭了自动化场景,直到Yeelight P20人在传感器的到来。
这是我为走廊设置的人体传感器,为了防止误判,我直接将传感器红外发射窗口正对下方。
走廊、客厅都属于人体短时间停留,晚上晾晒衣服,半夜路过客厅和起床去厕所路过走廊,触发人体传感器从而实现亮灯,因为时间短暂,设定为10秒自动关灯就好,所以自动化场景体验很好。
厨房因为人体一直出于在动的状态,大部分时候不会误判熄灯,但是契合度上会差一些,偶尔还是会熄灯,比如洗碗的时候。
卫生间情况会更复杂,但是好在有个关门的场景,那么就可以配合门窗传感器使用,尽量避免人体传感器误判场景,但是说实话,厨房和卫生间以及书房,人体传感器表现都不是特别让人满意,尤其是书房,完全不可用。
Yeelight P20人在传感器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目前仅在线下销售,这些天使用下来,自带毫米波雷达的人在传感器P20基本能实现99%的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场景,当然因为固件和算法的原因,还不能做到100%完美,但是相对于红外人体传感器的表现,真的非常不错了。
Yeelight P20人在传感器也可以接入米家,只要是米家的智能设备,都可以配合使用。
作为只在线下销售的 Yeelight P20人在传感器,需要搭配自己的线下版本蓝牙Mesh网关,通过Mesh网关和Yeelight Pro App将人在传感器和蓝牙Mesh转接到米家APP中,然后就可以在米家APP中任意设置智能场景了。
银色款的蓝牙mesh网关就是线版本的特定颜色,线上的蓝牙网关则是为银色,其他方面则是大同小异。
单独供电设计,具备一个网线接口,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更加稳定的工作。
背部就是防滑橡胶垫,简简单单一个方盒子。
重量133g,内置的是独立系统,可以通过Yeelight Pro APP控制。
来看看今天的主角P20人在传感器,体积比上面蓝牙mesh网关还要小一点,顶部的球形凸出物为红外传感器,下半部分则为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也是可以实现人在灯亮,人走灯灭的重要因素。
背部是一个磁吸碗区域,配合磁吸底座可以吸附在任何钢铁金属表面,或者你可也可以用膨胀螺丝固定底座。
具备一个Type-C口,可以有线供电。
当然也可以采用电池供电方式,电池型号相对比较少见,是CR2477,而且一用就是一对两只,毕竟毫米波雷达+红外的双重传感器对于耗电需求也增加了。
重量为67g,属于很轻的重量了。
这次主要是替换原本书房的红外人体传感器,书房因为场景特殊,基本坐下来就不会有大幅度动作,所以之前这种精度不是很高的红外人体传感器就会频繁误判,就算是现在有高精度人体传感器,但是一来高精度人体传感器也依旧是红外的,第二就是范围相对会比较小,做不到毫米波雷达和普通红外人体传感器的范围。
其实书房最大的挑战就是坐下来后,我这个书房因为位置原因,白天都需要开灯,所以无需考虑照度因素,只要人进来就开灯,人不在就关灯。
这次我将人体传感器放在了新风机的外壳上,刚好可以磁吸吸附在上面,位于我侧面,可以通过毫米波雷达识别侦测到手部运动,这样就算长时间不太动作,也不会误判,实际使用也还是不错的。
首次使用需要通过Yeelight Pro App ,将蓝牙网关接入系统,并且添加人在传感器,在传感器设置中会有对应的选项,可以同步将两个设备迁移到苹果的homekit,也可以迁移到米家中。
迁移过后就能在米家APP中看到人在传感器和网关了,不过目前智能自定义的场景比较少,P20不具备照度功能,在米家APP上触发条件只有有人移动和1分钟无人移动,而在Yeelight Pro App中最高可以设置到30分钟,也希望后续有更新吧,不过就目前人在传感器的使用场景也是够用了。
我测试了两个场景,第一个是人离开后1分钟,第二个是长时间在书房移动以及超过1分钟打字、看视频。
第一个视频加速后的效果,人离开1分钟后自动灭灯。
第二个为延时视频拍摄,可以看到前半段只要人有一点动作,灯就不会灭;而后半段人静坐,只要不是一点动作都没有,常见的写稿、打字、看视频,都能保证灯不灭。
P20可以检测到头部和手指敲击键盘移动鼠标的轻微动作,只要不是睡着了,基本都没什么问题,或者你太专注盯着手机屏幕,可能也会触发关灯,不过这种概率非常低,比起红外人体传感器要强太多了。
P20的工作原理是超过一定时间用红外传感器检测有没有人体存在,如果发现不了轻微动作的人体,会启用毫米波雷达二次判定,毫米波雷达的精度会高出很多,目前很多汽车的驾驶辅助功能就是依托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二次判定无人后,才会发出指令,这样可以节省电力。
只是我还有个建议,毕竟P20是支持电源供电的,如果供电的状态下可以开启超高精度,那么目前误触关灯的场景可能就不会存在了,不过遗憾的是我供电后发现和用电池供电基本表现一致,只能希望后续更新吧。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出现摇头的电风扇,位置摆放恰到好处的也会被误判为人体,不过我测试并没有出现灯灭的场景,如果出现了只要将将传感器位置调整,检测不到风扇即可,或者出门直接关闭风扇,简单粗暴。
总结
高精度人体红外传感器和毫米波雷达人体传感器的出现,厂商们应该也发现了智能家居的一些弊端,尤其是这种后期改造,依托电池供电的传感器,不能带来非常完美的体验。
作为线下主推的P20人在传感器,可能关注点还是一些中高端用户,热爱智能家居,一个Geek玩家,所以目前线上还没看到发布。
不过Yeelight P20人在传感器也算是解决了我的痛点,光线昏暗的书房随时随地可以亮点,人走后可以关灯,误判概率非常小,后期优化下算法应该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