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葬”与现代社会的养老困境

织朱生活 2024-08-31 01:13:31

在唐朝诡事录2的最后一个单元中,“花甲葬”一习俗看得人心惊胆战。

反观如今社会,人口老龄化、中年失业、延迟退休......让人忍不住对晚年的生活充满担忧。

在古代,“花甲葬”是一种特殊的葬礼习俗,主要流行于唐代,业界普遍认可这种葬俗存在于明朝之前,同时认为其起于春秋止于宋元的观点较多。花甲,即六十岁,古人以六十岁为一甲子,象征着人生的一个完整轮回。花甲葬的习俗,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老年人的关怀,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老年人的某种“负担”意识。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限制,老年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负担,花甲葬的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观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花甲葬”的习俗早已被现代文明所淘汰。但是,现代社会面临的养老问题,却在某种程度上与花甲葬的观念相呼应。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使得许多人不得不在花甲之年继续工作;或者是未到退休年纪的老人,不具备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其自身生存问题是否会被子女甚至是社会视为“负担”、“累赘”?这是否意味着“花甲葬”的观念在现代社会的某种“复活”?

延迟退休,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然而,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60岁没有退休金,又没有工作,如何继续生活?这是许多人面临的现实困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延迟退休政策,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多个层面,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其次,我们还需要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尊重老年人的价值,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实现“老有所为”。最后,我们还需要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的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

总的来说,“花甲葬”的习俗虽然已经消失,但其背后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我们需要以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方式,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让每个人都能在花甲之年,享受到应有的尊严和幸福。

0 阅读:3

织朱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