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几个故事,我才醒悟: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翻脸”一定要趁早

靖柔评育儿 2024-07-15 01:21:37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被网上的一张图笑疯!

从“为什么”开始,到“保佑我”结束。

9句话,似乎就可以概括孩子和父母相处的一生。

虽然是一个略显夸张的玩笑,但确实也说出了很多亲子相处的真相:父母对孩子总是掏心掏肺,孩子却总拿父母当工具人。

有人说,爱,是常觉亏欠。

父母因为对孩子的爱,总想对孩子加倍地好。

可一旦这种好太过度,没界限,就会让亲子相处的平衡被打破。

一旦孩子习惯了这种全方位,无微不至的“掌控”,就会丧失自己的主动和自觉性,从而越发在学习和生活中对父母索取无度。

反而是那些有“翻脸”能力的父母,更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不懂“翻脸”的父母

终会被没有界限的付出反噬

知乎上,看到一位妈妈吐槽:

她女儿上学的高中离家很远,为了给女儿做好后勤保障,让她专心学习,这位妈妈在女儿学校旁租了房子。

但因为只是普通家庭,她也做不到辞了工作只照顾女儿,所以只能每天想办法调班,两头跑照顾女儿。

女儿洗脸,她帮忙挤牙膏;女儿出门,她把外套递过去。

女儿学到多晚,她就陪到多晚。

一日三餐,也全部按照女儿的要求来。

有时候晚上女儿随口说一句想吃包子了,即使她因为工作和年龄的原因,腰疼得起不来,还是硬扛着早起和面、擀皮,只为了女儿早上出门前,能吃到温度刚好的热包子。

即使在对女儿的付出中,压抑、忽视了她作为母亲自己的感受,但一想到为了女儿好,她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有次她生病,让女儿帮忙倒杯水,女儿却抱怨她耽误自己写作业了,即使这样,她还是表示可以理解女儿,甚至觉得因为自己生病,没有照顾好女儿。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有次她在手机上意外看到女儿私下向同学抱怨:

“我真的好烦我妈,一点空间都不给我留,每天像监控一样在我旁边转,我都快喘不过气了!我知道她就是想让我好好学习,给她挣面子,有时候她还故意在我面前捶腰叹气,不就是想让我心疼她、体谅她吗?我偏不!”

尤其看到女儿发的最后一句话:

“烦死了!我就想赶紧随便考个大学,早点逃离她!”

她的情绪彻底绷不住了~

评论区有网友安慰这位妈妈:

“这就是白眼狼,一点都看不见大人的付出。”

“孩子就是没良心,你越对他好,他越不知足。”

“当妈的还是要好好爱自己,别把心都放在孩子身上。”

可是,真的都是孩子的问题吗?

《为何家会伤人》中写过这样的一句话,一段关系中,重要的不是父母做了什么,而是孩子是怎么感受的。

看起来是父母在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父母在无孔不入地行使“控制”的权力。

父母越主动,介入得越多,孩子的感受就越被动。

而且,我们可能会忽略的一个真相是,我们无条件的付出背后,隐藏的是我们的控制欲和期待感,“控制”孩子时刻能听话,期待孩子时刻能感恩。

但一个扎心的真相是,孩子的感受是最敏锐的,他们可能会看不到我们99%的付出,但总能精确察觉到我们1%的控制和期待。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父母会觉得,明明自己是对孩子好,怎么在孩子眼中却变了味。

父母懂得“翻脸”,是一种保护自己和孩子间界限的能力。

不是付出不对,而是过度的付出,对于现在这些物质并不匮乏、信息并不闭塞的孩子而言,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空间被无限介入了。

这种被过度介入带来的被动感,会促使他们用一种“莽撞”的方式逃离,或者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态度去对抗。

能真实且野蛮生长的孩子

背后都有会“翻脸”的父母

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男孩小的时候,大人带他去别人家做客,饭桌上,有人拿着蘸了酒的筷子,哄男孩尝试。

可男孩不仅没有上当,还有理有据地告诉这个大人,这种让小孩喝酒的行为是犯法的。

男孩长大一点后,有次妈妈带他出去旅游,在景区和别人发生冲突时,男孩第一时间冲上去,有理有据地和对方进行争辩。

男孩妈妈在对咨询师分享这两件小事的时候,说她对儿子的表现既惊喜又怅然。

因为她工作比较忙,从小对孩子的照顾并没有那么精细,一直遗憾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太尽心,没想到儿子竟然在她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早已成长得又勇敢又优秀。

咨询师对她说,孩子之所以成长为这样,恰恰就因为孩子不是她教出来的,而是她的适当“退出”,让孩子长成了自己原本就能成为的样子。

《刺猬的优雅》中,11岁的天才少女芭洛玛,是一个家人眼中的异类,可即使她每天表现得神经兮兮,父母却也并未过度约束她的行为。

而是在底线之外,允许她在自己的房间内自言自语一些疯狂的话,允许她去思考一些在世俗认知中,并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思考的生命和哲学问题,也允许她用镜头记录自己的研究和观察。

也正是在这种散养的成长环境中,她结识到了外形粗鄙,但内心优雅的门房荷妮女士,在和荷妮的相处中,她也逐渐找到了自己一直追寻的生命的意义。

孩子的成长,是在生活的缝隙中。

父母留的空隙越大,孩子越能找到他自己。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管孩子,彻底摊手了,也不是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有错的。

只是说,我们可以给孩子毫无保留的爱,但不要给他们过度的关心和过度的付出。

看过一个很有趣的比喻,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一场你追我赶的《猫和老鼠》游戏,追得过紧,游戏就到此结束了。

父母的事事亲力亲为,处处无微不至,其实就是把孩子赶到了“墙角”,让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按照父母规定的模板成长。

而一个长大后优秀的孩子,却是需要距离和空间去成长自己的。

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翻脸”中变更优秀的

武志红曾说:“真正强大的人,都很有时间感。”

他说,学习和成长这件事,不是一天、一时、一刻的事,而是一个有时间维度的事。

比如高中三年,一次两次的考试成绩,只是检验阶段学习成果,发现学习问题的参考,但不是决定高考最终成绩的必须项。

再比如,孩子遇到一个小的挫折了,我们可能会觉得是个天大的事,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立马出手帮孩子去解决。

可一旦把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一次的小挫折,只是一个让孩子成长的好机会,不值得为它费神太久。

当把看待孩子成长的眼界放开阔后,就能允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点出错,一点点修正,一点点慢慢长大。

一位北京市高考状元的妈妈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很让我受启发。

她说,儿子从小没有上过辅导班,但是,她强调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因为她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曾在很多细节上费了很大心思。

儿子小学学口算时,老师每次都要求家长要帮孩子先检查、再签字。

可她检查了两天就没耐心了,于是果断“翻脸”,要求儿子自己做检查。

她儿子一开始并不愿意,坚持说这是老师布置给家长的任务。可她坚决不退让,给孩子说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甚至拿“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给你锻炼的机会”诱惑儿子自己做检查。

但是,这样做的坏处也显而易见,有次作业因为儿子检查不够仔细,错了两道题,挨了老师训后,她儿子回来就不开心了,责怪自己的妈妈不像别人的妈妈一样,会帮自己做检查。

但她依然没有退让,而是把“翻脸”坚持到底。

她安慰儿子:“为什么只有妈妈检查了,你就不会错?难道你自己检查,就一定会错吗?你相信妈妈,如果你下次在学校做题,一定会是那个能做对的人。”

果然不出所料,有了妈妈的鼓励和坚持,儿子在下一次学校的考试中,甚至没有检查就做到了全对。

以小见大。

所以你看,不是有些孩子天生就优秀,也不是有些养育方式毫不费力,而是教育孩子时,有些父母就像在水里的鸭子,表面看起来毫不费力,但在看不见的水下,却一直努力用力。

《正面管教》中写道:“孩子应该是自己成长中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负责。

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管住自己的手,给孩子以试错的时间,把他们的成长当作一件有时间感的事。只在更高的精神层次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分析、去思考、去总结,去成长。

而这,才是对孩子最高级的爱。

0 阅读:9

靖柔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