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骂后,为什么总喜欢黏着妈妈?真相令人心酸!

智慧父母心视野 2024-09-13 16:40:26

不知你是否观察到,孩子们在面对父母的怒斥时,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流露出惊恐的神情;

歇斯底里地与你针锋相对;

泪流满面地奔向你的怀抱;

对你的怒吼充耳不闻;

心不甘情不愿地按照你的要求行事……

在这些反应中,特别让你心生愧疚的是,孩子会突然间变得非常依赖你,总是黏着你,渴望你的拥抱与安慰,就像是承受了莫大的冤屈。

虽然你的愤怒让他胆战心惊,可他依然想要靠近你;虽然你的怒吼伤害了他,可他好像没有记恨在心;

在这些行为背后,孩子们究竟在传达着怎样的信息呢?

01

孩子黏你,是对依恋的渴望

说到孩子的黏人行为,首先要了解一下依恋关系的内涵。

依恋理论中有一个核心观点:孩子将母亲视为安全的港湾,从而勇敢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自婴儿期起,孩子便主动寻求与母亲(或主要照料者)的亲密接触。因此,早期的养育方式,如拥抱、抚摸、有效陪伴、关注需求、及时回应,对孩子的安全感建立非常重要。

有安全感的孩子,会感受到舒适与满足,对父母产生亲密感和信任感,这是他们最初安全感的来源。

这份安全感会逐渐扩展到孩子对他人的信任和对社会的信任,有了这些信任,孩子才能安心地探索外部世界。

对孩子而言,依恋几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担心母亲离开自己,害怕失去母亲的爱与关怀。为了确认与母亲的连接,他们会不断地寻求母亲的“存在感”。

比如,孩子一会儿没见到妈妈就会焦急地四处寻找;晚上必须要和妈妈一起睡;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找妈妈,寻求帮助……孩子越小,对母亲的依恋越强烈。

而黏人,正是他们确认母亲存在,确认关爱的一种方式。

当父母对孩子发脾气时,尽管父母就在身边,但传递出的却是负面、消极的情绪,这种不愉快的感受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抛弃。

恐惧,让孩子失去了安全感,于是更加依赖父母,寻求父母的保护和安慰。

这种黏人的行为,实际上是孩子在试探父母对自己的反应,确认自己是否仍然被爱着,是否没有被抛弃。

因此,当孩子粘你时,实际上是在寻求你对他爱的确认。

02

孩子不记仇,是对父母无条件的爱

曾经看过这样一幕:

一位身心疲惫的妈妈,在孩子顽皮不听话时,忍不住大声吼孩子,玩得正开心的孩子,一下子不知所措,看见妈妈如此生气,带着哭腔讨好妈妈:“妈妈,你别生气了,我听你的话,我爱你。”听了孩子的话,妈妈又开始自责、后悔,不该那样吼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孩子不记恨,以为他们还小不懂事,容易忘记。实际上,孩子并非真的不记恨,而是因为他们深爱自己的父母,他们愿意无条件地包容父母。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更爱我们。

所以,即便父母偶尔对他们冷漠、呵斥甚至责罚,他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向我们展露笑颜,寻求亲近。很多妈妈应该都能从孩子的言行中,感受到这份纯真的爱。

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也见到过——一群孩子围坐一起,自豪地谈论着各自的妈妈:

“我妈妈最温柔了!”“我妈妈才最棒!她什么都会做!”“我妈妈也很好,她总是陪我玩!”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分享着对妈妈的喜爱。

父母们总认为自己很爱很爱孩子,但事实上,孩子爱父母远胜过父母爱孩子。

父母会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对孩子表现出不满、失望甚至厌恶;

但孩子不会因为父母的贫富、美丑、高矮、胖瘦而嫌弃父母,也从不会拿自己的父母跟别人家的父母比较。

正如《爱与依恋的力量》中写道:“爱是从生命一开始就有的,也许没有谁比孩子更会爱、更珍惜爱。”

正是因为这份深沉而纯粹的爱,他们才会如此轻易地原谅父母的过失和错误,用他们的宽容和善良包容父母的一切。

03

积极回应孩子的黏人,建立稳固安全的亲子关系

有的妈妈可能会担心孩子如此黏人,是不是太胆小,太懦弱了?

其实,孩子依恋父母,是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了,他们是在向父母发出信号——我需要你们的陪伴,渴望与父母产生更多的连接,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

如果父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号,并通过拥抱、温柔安抚等积极回应来重建亲密联系,孩子便能重新找回那份安全感。

一旦孩子建立了健康的依恋关系,获得了充分的情感滋养,他们便会逐渐树立起自信与安全感,即便父母不在身旁,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依恋时选择推开,只会让孩子更加依赖,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没有勇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父母就像是孩子的“能量站”,只有“充满电”的孩子,才有动力去拓宽自己的外部世界。

因此,当你对孩子发脾气后,发现他变得更加黏人,不妨紧紧拥抱他,给予他及时的回应和足够的关注,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而不是陷入自责的内耗中。

我们不需要做完美的父母,同样也不要求孩子做到完美。父母与孩子能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END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作者简介:肖杨,从事教育行业三十余载,心理二级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正面管教践行者,专注亲子教育和家庭关系指导。往 期 文 章 推 荐浙江瑞安一位妈妈砍伤9岁儿子!如果你也是情绪不稳的妈妈,一定要看这一篇14岁女儿脖子上出现“草莓印”,妈妈没急着问,接下来的回应堪称教科书式的范本!杨绛《我们仨》:最好的关系,不是亲密无间,而是这一种孩子感受到被爱的7个瞬间,中3条以上,恭喜你做父母很成功!一听伴侣说话就烦躁?有一股无名火?其实,这不是你的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30多岁的大龄“剩女”,宁愿单身,也不愿找平庸的男人结婚开学了,学习后劲足的孩子,大多来自这4种家庭!(早看早受益)你以为的小事,在孩子眼里是全世界父母的边界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研究发现:孩子大脑有3次“变聪明”的机会,能抓住1次也很优秀大宝与二宝明争暗斗?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如何做,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爱!

0 阅读:84

智慧父母心视野

简介: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分享温整的亲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