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24 - 25日,国际能源安全峰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伦敦将迎来60多个国家的代表,他们将会共同谈到能源安全等重要的议题,然而这场峰会自从筹备开始,就问题频发。
中国的参会情况还没有确定下来,英媒称中方或因日程冲突缺席,就在大家对中美态度进行猜测时,英国财长罕见批评美国做法“愚蠢”,并斩钉截铁表示一定会和中国合作。
在国际上,盟友之间这样直白的指责并不多见,英国这个行为无疑是给复杂的峰会局势添了一把火,这场峰会究竟将如何收场呢?中国的缺席又会给会议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60国齐聚
此次峰会,主办方向全球超过75个国家发出了参会邀请函,预计将有约60个国家派代表出席。
原本,这应该是一场全球能源领域的盛会,这个平台为各个国提供一个探讨能源安全、气候转型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关键议题的地方,共同为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然而从一开始,峰会的嘉宾名单就引发了争议,俄罗斯这个在全球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并没有出现在受邀的列表里,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了制裁措施,在能源领域也试图对他们进行孤立。
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他们的能源是很多的,在能源市场的地位不可替代,有很多的欧洲国家在过去长期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
俄罗斯的此次缺席,肯定会让峰会在讨论能源供应稳定性以及相关问题的时候,缺少一个关键的声音和重要的视角。这也许会导致峰会在相关问题上讨论的时候会缺乏全面性,从而导致峰会最后的结果也大打折扣。
与俄罗斯的缺席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对此次峰会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特朗普政府已确认将派出高级别代表参与峰会。
特朗普上台后,退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大力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发展,试图实现“能源独立”并增强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所以这次派代表参加伦敦能源峰会,美国很可能试图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推广其传统能源政策,为美国的油气出口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或许无法出席
在众多国家的参会动态中,中国的态度让很多国家都关注,据多家英国媒体披露,中方因“日程冲突”未安排官员参会。
虽然这是一个常见的外交理由,但是在现在复杂的背景下,国际形势难以预料,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引领者。在光伏、风电、储能等多个领域,中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产业规模。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逐年提高,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不仅在国内大力推动能源转型,还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合作,通过承建海外清洁能源项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为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其实和美国存在着很明显的分歧,中国想要用清洁能源发展的办法,从而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的变化,实现长期的发展。
而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方面政策却与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背道而驰,这使得中美在能源领域的合作面临诸多障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如果参加此次峰会,可能会面临与美国在能源政策上的激烈交锋,而这种交锋可能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反而会陷入无意义的口舌之争。
英国的尴尬与抉择
作为峰会的主办方,英国希望通过举办这场峰会,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展示他们在能源领域的领导力,为英国的能源政策和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英国也不得不面对来自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大国的复杂关系,美国是英国的传统盟友,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很紧密。
然而,英国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能源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英国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此次峰会上,英国既要考虑美国的立场和利益,又不能忽视中国的影响力。如果英国过于迎合美国,可能会损害其与中国的关系,影响到英国在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与中国的合作。
但如果英国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又可能会引起美国的不满。英国财长罕见地批评美国“愚蠢”,并强调一定会和中国合作,从这就可以看出来英国现在的抉择是很艰难的。
英国认识到,与中国合作在能源转型、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不能因为美国的压力而放弃与中国的合作。同时,这也是英国对美国一些政策的不满表达,希望美国能够重新审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和立场。
结语
这场伦敦能源峰会,表面上是一场关于能源安全的会议,但是从这背后就可以看出,现在国际能源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英媒称中国将缺席英国能源峰会,“美国想夹带私货”
中华网——英媒称中国将缺席英国能源峰会 气候议题博弈加剧
光明网——英国财政大臣:应与中国建立更深层伙伴关系 不与其接触非常愚蠢
环球日报——“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与之合作很愚蠢”
直新闻——英国财相最新发声:与中国“脱钩”非常愚蠢
环球时报——与美国谈判前,英高官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