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习近平在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有人说,这次抗疫斗争,让90后从此有了集体回忆。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的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今天起,交汇点新闻推出《荣耀90后》系列,讲述“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5名90后的故事和感悟。
今天推出第四位:潘虎
1991年3月份出生的潘虎,是南京苏宁物流有限公司的区域经理。今年春节因为疫情的影响变得异常特殊,绝大多数市民被迫选择足不出户,宅在家中。南京大街小巷人车冷清,快递网点却货量激增。戴上口罩、身穿工作服、骑着配送车,穿梭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成为了“逆行者”。潘虎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承担起特殊时期的工作使命,也连接起千家万户的物资和情感往来。
我叫潘虎,今年29岁,来自江苏淮安,从事快递行业已经5年了。今年疫情期间我一直留在南京,坚守在快递岗位上,为南京仙林片区大概2万名居民提供最后一公里的生活物质保障和防御物资的配送工作。
春节前原本计划回老家过年。但1月23日武汉“封城”后,我就响应公司号召,留下来继续送快递,还组建了“苏宁快递青年突击队”。家人知道我的决定之后劝我赶紧回家,担心我被感染。我告诉他们,既然我已经在公司里承诺了,还成立了“突击队”,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作为一名党员更不应该退缩。我开车把妻子和不满2周岁的女儿送到岳父岳母家,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南京。
受疫情影响,我们每天的工作增加了很多道工序。签到、测体温、用酒精免洗手液消毒、用84消毒液给站点各个角落消毒,都是每天早上8点到达站点后必须要做的事情。货物送到站点后平铺开,对每个包裹消毒,之后分货、装车、送货。平均每天差不多要送140多单,感觉比“双十一”还忙,一般要到晚上9点以后才下班,遇到下雨天,下班时间就更不确定了。
疫情期间买生活用品、生鲜食品的客户增多,要抓紧配送。我们进不了小区,只能在门口打电话通知他们过来拿,或者放在小区指定区域,写上房号、姓名。配送时最怕遇到的就是取货慢,特别是一些冷冻食品,有保温要求,长时间不取会变质,只能给客户打电话解释。
那时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吃午饭,只能自己在超市买方便面带回站点泡,后来吃太多上火了,就买自热米饭换着吃。口味确实比较单一,但也没办法,累了、饿了还是得吃,现在我都不吃泡面了。
说实话,那时候一个人送快递挺孤单的,每天就是送货。感觉今年过年不像往常热闹,送货途中没看到一个行人,送到小区后也只是把货物放到指定区域,接触不到什么人,这也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想孩子了,就视频聊聊天,怕老人担心,就经常通个电话。
那段日子确实挺辛苦的,但是每次看到大家站在窗口等着我们的时候,尤其在口罩特别紧张的时候有客户送了我一包口罩,叮嘱我注意安全,我当时心里觉得很温馨,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面对疫情,我们送的不仅是货物,还有温暖和希望。
3月中旬开始复工,有快递员返回站点,我才被替换下来,在这期间没有一天休息日。在去接老婆孩子之前,担心有不确定因素影响她们,我主动隔离了14天。整个2月份,我挣了12000多元,是往年同期工资的三倍,拿到工资之后,我捐了一部分钱支持老家抗疫,还了一部分房贷。
对于这次获得全省抗疫先进个人,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整个行业的一个嘉奖,自己也是做好本职工作。
“90后”最大的也已经30岁了,是时候担当起责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了。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终究会被看见,我也相信能吃苦的人一定会有好运。我的女儿肯定也会因为有我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骄傲。
策划 孔德信
统筹 刘海琴
文案 严红兰 王静(见习记者)
摄像 滕升智
包装 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