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渐进法,每日增距五百米,梅花鹿野化基地,放归前必修课程

小悦养殖 2025-02-21 20:49:37

运动训练渐进法,每日增距五百米,梅花鹿野化基地,放归前必修课程

梅花鹿是一种非常珍稀且极具价值的动物。它的外形优雅美丽,身上的皮毛有着独特的花纹,鹿角更是像树枝一样优美地伸展着。在人类文化中,梅花鹿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在传统医学等方面也有一定价值。梅花鹿是“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在梅花鹿的养殖中,尤其是在野化放归的准备工作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运动训练。就像我们人进行健身要循序渐进一样,梅花鹿的运动训练也得有合适的方法。比如说,在梅花鹿野化基地里,为了让梅花鹿能够更好地适应野外环境,采用运动训练渐进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其中有一个简单却很关键的数据就是每日增距五百米。

咱们先说说梅花鹿养殖中的一些痛点吧。就像很多人养鸽子,鸽子好看又可爱,但是野化放归后的鸽子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飞行能力或者对野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而面临危险。梅花鹿也是这样,很多圈养的梅花鹿如果突然把它们放归到野外,它们可能连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都不会。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长期在一个相对封闭、狭小的空间里,运动范围有限;另一方面是在圈养环境下它们没有足够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觅食、避险等生存技能。

就拿我身边的一个网友分享的经历来说吧。这个网友在北方的一个山区的梅花鹿养殖场工作。北方的冬天又冷又干,这个养殖场以前就出过问题。他们之前有一批梅花鹿,是专门为了野化放归做准备的。但是在放归的时候,很多梅花鹿都不能很好地适应野外环境。这个网友就说,当时看着那些梅花鹿在野外显得很迷茫,不知道去哪里找吃的,遇到一些小土坡或者树林就不知道怎么通过了。后来他们就研究出了这个渐进式的运动训练方法。

他们先在一个大养殖场里进行试验。这个养殖场有几百亩地,地形有山坡,也有平地。刚开始训练梅花鹿的时候,每天只让它们多走五百米的活动范围。这些梅花鹿一开始还不太适应,走得很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它们就逐渐习惯了这个节奏。三个月后,这些梅花鹿在这个逐渐扩大的活动范围里的表现就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它们跑得更快了,在遇到一些小山坡的时候也能灵活地跨过去或者迂回前进。

然后这个养殖场把这种方法推广到了他们的野化基地。这个野化基地在一片比较原始的山区,面积有上千亩,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有茂密的树林,也有清澈的小溪流。南方的水田和北方的旱地在环境上有很大差异,南方的梅花鹿野化放归基地还得考虑水洼和稻田的影响。而在这个北方的野化基地里,他们根据不同的季节来调整梅花鹿的训练强度。

在冬季,因为天气寒冷,梅花鹿的行动会比较迟缓,这个时候就不会大幅增加每日的行进距离,而是维持在五百米左右,同时会引导它们寻找一些暖和的地方休息,比如在有树林遮挡风的地方或者背风向阳的山坡。同时在这个季节,会种植一些适合梅花鹿冬季食用的冷门绿植,像沙葱,它比较耐寒,而且营养丰富,能给梅花鹿补充能量;还有蒙古韭,在寒冷的北方也有较好的产量。沙葱叶片细长,味道有点辛辣,蒙古韭的叶子则比较宽大,口感上沙葱更独特一些。

到了春季,天气变暖,万物复苏。这个时候每日的行进距离就增加到每日一千二百米左右。春季是梅花鹿繁殖的季节,也是它们身体恢复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在山区养殖场里,野生梅花鹿在春季会在树林里找新鲜的嫩树叶吃,而养殖场的梅花鹿也要有类似的食物来源。除了日常的饲料,会种植一些如黑麦草之类的绿植。黑麦草生长速度快,能为梅花鹿提供大量的青饲料,而且它的口感比较嫩,在初春时节正好满足梅花鹿的需求。

夏季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梅花鹿需要更多的水分和阴凉的地方。每日的行进距离会调整到一千五百米。这个时候野化基地周围会种植一些沙棘这种耐旱的绿植,沙棘在夏季果实累累,梅花鹿会吃一些沙棘果,补充维生素。同时,还会种植一些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富含蛋白质,是梅花鹿夏季很好的食物来源。紫花苜蓿和沙棘相比,紫花苜蓿是豆科植物,植株比较高大,叶子是三瓣的,而沙棘是灌木,果实是橙色的小颗果实,挂在枝头像小灯笼一样。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梅花鹿为了过冬储备能量的时候。每日的行进距离可以增加到两千米左右。这个时候野化基地里会有一些野生的浆果类植物成熟,比如蓝莓,南方的一些梅花鹿养殖场的野化基地附近可能就有野生蓝莓生长,它们富含花青素,对梅花鹿的视力和身体免疫力都有好处。还有一些山楂树的果实也能给梅花鹿提供一定的食物。在这个阶段,梅花鹿在逐渐扩大的活动范围内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和食物资源。

就这样,经过一年的周期,这些梅花鹿在运动训练、食物获取、适应环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果是从小就开始这样训练,三年之后,这些梅花鹿基本上就能够适应野外的生活了。它们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在各种地形和植被的野外环境中自如地生存下去。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梅花鹿的养殖不仅仅是提供食物和住所这么简单。要让它们能够回归自然,就必须要像对待小婴儿学走路一样,慢慢地、耐心地进行训练。而且每个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差异,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训练的方法和梅花鹿的食物供应。

再举个南方梅花鹿养殖场的例子。南方的一个梅花鹿养殖场,它位于一个多丘陵和水塘的地方。这个养殖场的张经理说,他们以前也是按照传统的圈养方式养梅花鹿,但是后来发现如果要把梅花鹿放到当地的山林里野化放归是不行的。于是他们也采用了这种运动训练渐进法。在南方湿热的环境下,冬季相对没有北方那么寒冷,但是湿度很大。在冬季训练梅花鹿的时候,除了给它们提供一些适合的食物,像紫花地丁这种在南方的冬季也能生长的绿植,还会特别注意鹿舍的通风防潮问题。每日的行进距离开始也是五百米,但是由于地形的限制,他们的养殖场周边有很多小水塘,梅花鹿在训练过程中会经过水塘边,它们需要学会如何安全地绕过水塘,不被水淹到。

到了夏季,南方的水田和茂密的树林为梅花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他们除了给梅花鹿补充饲料,还会引导梅花鹿去吃一些野生植物。比如,当地的狗尾草在夏季生长旺盛,狗尾草和北方的狗尾草相比,它的绒毛可能没有那么长,但是茎更加粗壮。而且南方的梅花鹿野化放归基地里还会有一些小型的溪流,梅花鹿会在溪流边饮水觅食,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会适应南方的水源环境。

在梅花鹿野化放归的过程中,时间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三年的时间,从一个在圈养环境下几乎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的梅花鹿,到一个能够独立适应野外生活的梅花鹿,这中间的变化是巨大的。每一个季节、每一次五百米的距离增加,都是为了让梅花鹿变得更加适应野外。

在这里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在野外遇到了经过这样训练后放归的梅花鹿,你觉得你会和它产生什么样的互动呢?是会小心翼翼地观察它,还是会想办法去接近它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