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之春秋
编辑|史之春秋
——前言——
“宗刚啊,你快回来吧,部队需要你,广大的人民也需要你。”
2017年,刚退役半年的赵宗刚接到了一个来自部队的电话。
听到电话里那个熟悉的声音,赵宗刚二话不说就辞掉了锅炉厂厂长的高薪工作,做回了部队的“铁甲神医”。
他只有初中学历,却会操作和修理装甲步战车、坦克等15类装备。
一百米外就能判断出故障原因,五十米内就能听出故障部位,还能用听诊器“听”出装甲车的故障。
他的“超能力”又是如何练成的呢?现如今的赵宗刚还继续坚持在部队工作吗?
——从小立志报国——
赵宗刚出生于1968年的山东青岛,他小时候不像其他小孩一样喜欢看动画,他反而很喜欢拆解玩具。
小时候家里穷,所以赵宗刚常常在废品堆里翻找零件,拆装各种东西。
虽然家里买不起新玩具,但这反而激发了他的创造力,让他对机械结构有了独特的理解。
赵宗刚还喜欢看抗战题材的影片,每当看到电视上的英雄开坦克时,他就十分兴奋,并对着他的父母说:“我长大了也要当兵,开着坦克保卫祖国!”
就是这个梦想成为了赵宗刚人生的指引,激励着他不断学习进步。
1986年,18岁的赵宗刚因为小时候的梦想加上家人的期盼如愿地参军进入了部队。
他以为会把他分配到坦克兵,但是现实不是影片,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他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进入坦克班。
反而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虽然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是赵宗刚很快就接受了现实:“既然来当兵了,就要当个好兵!”
于是,赵宗刚开始认真学习烹饪技艺。他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努力钻研厨艺。
很快,他做的饭菜就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赵宗刚的勤奋和认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两年后,他被调到了仓库管理员的岗位。
他把仓库整理得井井有条,账目清清楚楚,甚至还想出了一些提高效率的小妙招。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踏实肯干,1988年,赵宗刚终于进入了坦克班。
——靠“神仙耳”修车的“铁甲神医”——
在坦克班的赵宗刚干什么事都无比积极,他积极参加军事演习,努力学习坦克知识。
可就在1993年的一次军事演习中,赵宗刚所在的坦克突然发生故障,动弹不得。
眼看演习就要失败,赵宗刚心急如焚。就在这时,一名维修兵迅速赶到,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坦克。
这让赵宗刚佩服不已,从此,他也意识到,一个优秀的坦克兵不仅要会开坦克,更要懂得修理坦克。
于是,他主动申请调入修理连,开始了新的学习之旅。
在修理连里,赵宗刚对什么都很好奇,一直问连里的维修师傅各种知识。
并且他还会每天看一些坦克结构的书籍,很快,赵宗刚就成为了连里的技术能手。
有一次,连里一台报废多年的拖拉机摆在那里无人问津,赵宗刚主动请缨要修:“让我来试试吧!”
他能够仅凭发动机的声音就准确判断出故障所在,这项技能让他在部队里声名鹊起。
有一次,赵宗刚接到一个紧急任务:某部一辆重要的装甲车出现故障,需要立即修复。
当他赶到现场时,发现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技术人员,但都束手无策。
赵宗刚二话不说,拿出听诊器贴在装甲车上仔细聆听。
他不仅能在百米之外就听出坦克的故障,还能在50米内准确定位故障位置,5米之内甚至能精确到具体部件。
这项技能为部队节省了大量的维修时间和成本。
然而,赵宗刚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自满。
除了自己钻研,赵宗刚还热心培养新人。他编写了详细的维修手册,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
在他的带领下,部队里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维修人才。
多年来,赵宗刚为部队排除各种技术故障450余台,总结了20多个修理技巧,研制了16种坦克修理器材,40多项革新技术。
他的贡献为国家节省了500多万元的维修费用。
2017年,49岁的赵宗刚以一级军士长的身份光荣退役。离开军营的那天,他依依不舍地抚摸着那些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坦克,眼里闪烁着泪光。
——当之无愧的“兵王”——
尽管离开了军营,但他的心依然牵挂着国防事业。
退役后,赵宗刚面对众多企业的高薪邀请,他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在一家普通的锅炉厂担任厂长。
然而,赵宗刚平静的退休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半年后,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他的生活节奏。
原来,部队引进了一批新型装备,但年轻的维修人员们却无法解决其中的技术难题。
得知这一情况,赵宗刚二话不说,立即辞去了锅炉厂的工作,毅然返回部队。
重返军营的赵宗刚仿佛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他夜以继日地钻研新装备的性能,很快就找到了故障的根源。
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赵宗刚还不忘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给年轻的战友们。
如今,54岁的赵宗刚仍然坚守在维修一线。
赵宗刚的故事,展现了一名优秀军人的成长轨迹和崇高品格。
在和平年代,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赵宗刚这样默默奉献的军人,我们的国防才能坚如磐石,祖国的安宁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结语——
赵宗刚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系祖国,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信息来源:关于“兵王”的故事,未完待续……——中国军网
老班长,强军兴军铁脊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