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小学,在初中的时候,很优秀。在高中阶段成绩一落千丈了呢?为什么有人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家长拼尽全力让孩子考满分是错误行为呢?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为什么强调,“学生考七八十分就可以”而不是让学生全力拼满分呢?阶层突破的捷径是不是教育,如何做才能实现?
校外机构最容易赚的钱,就是小学低年级家长的,这是因为低年级的家长,各个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之后各个能考211和985。在1年级到4年级,家长对孩子也是倾尽全力,尽力让孩子考百分,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者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可是事实上,很多家长在五年级之后,无奈得退出了竞争,其中有孩子的因素,也有很多家长的因素,在低年级,很多家长的做法是错误的。
越早知道越好几个道理,
第一: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超级马拉松,五年级之前仅仅是开始,不要开始就是决战,要细水长流。
第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最长期的老师,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这里的教育不是认多少字,而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爱看书的学习习惯,爱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不是爱看手机,爱看小视频的习惯。
教育越早越好,一岁两岁也不早,初中高中也不晚,也就是说,家长只要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立即入手,最佳入手时间永远是现在,而不是明天。
第三:仅仅依赖学校老师对孩子教育,是不理智的,是不现实的,也是负不责任的。孩子老师仅仅是某个阶段,变化是非常频繁的,自始至终跟随的只有孩子父母,长远规划的只有父母,学习习惯和品质培养只有父母。那种交给学校,或者花学费交给校外辅导机构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是不可取的。
第四:永远不要放弃,孟母三迁,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聪明,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很多男孩子成熟得很晚,无论是心智还是身体,后发育的孩子容易被认为定义为“差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其他人可以质疑自己的孩子,父母永远不要这样,当父母宣泄失望,说孩子不行或者很差的时候,对孩子杀伤性非常大。来自外界的否定,孩子能够抵挡,来自父母的否定,孩子很脆弱。
第五:在低年级成绩并不重要,考满分很好,考不了满分也没有啥,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和品质,只要有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学习成绩是水到渠成,没有好的习惯,好成绩是暂时的。
第六:在几个关键期,家长要着重培养好的习惯,三岁到六岁是基础习惯养成阶段,五年级十二岁左右是学习习惯养成阶段,高一年级十五岁左右是逻辑习惯养成阶段,这三个阶段重点抓住,孩子受益终身,家长省心省力,如若不然,反之。
第七:阅读,阅读,阅读。孩子上初中之后,上高中之后,阅读时间少得可怜,大量阅读只能在低年级阶段。只要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选好了书,其他的习惯和品质,孩子都能自我形成。坚韧的品质,在阅读中可以获得,逻辑能力,可以获得,提炼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可以获得,事实上,很多在高考中的能力,在阅读中都能获得,反之,孩子没有阅读量,这些能力老师是培养不出来的。
孩子可以不上补习班,可以不去上兴趣班,可以不弹钢琴,不跳舞,阅读也要有。
改开30年,阶层越来越固化,要实现阶级的攀升,势必需要教育的接力棒,父母在农村,最低要求要把孩子送到县城,父母在县城,最低要求应该是把孩子送到省城,在省城的目标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样才能逐渐累加。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阶级进阶的捷径就是教育,就是学习,就是高考。我是张文平说教育,从事教育二十年,在教育的漫漫长途中,我们携手前行,欢迎关注。
宁做大城市二等民,不做小城市一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