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全球格局虽呈多极化趋势,然而,要同时满足国力强大、国际影响力和战略自主这三个标准的国家,实际上只有中美两个。欧盟虽富裕且技术领先,却在战略上缺乏自主性,其集体行动能力相对薄弱。俄罗斯虽战略自主,但经济仍不足,不断受到挤压。日本基本上不存在独立的政治能力,而印度虽然战略自主,国力依然不足。当前,美国和中国可被视为实际上对全球秩序产生决定性(潜在)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尽管美国目前在欧洲和日本的影响力仍显著强于中国。
这一点早在十年前,西方人就比中国主流更早认识到。因此,他们从一开始就试图限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其中污名化成为其中非常典型的手段。早在十年前,西方就开始讨论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所谓“债务陷阱”和所谓的“新殖民主义”,构建概念以引导舆论。然而,这些说法真实吗?显然不是。中国并非通过搞新殖民主义或设下债务陷阱来使对方成为附庸国家。相反,中国一直秉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与此不同,西方常常通过瓦解对方的集体行动能力,干预内政,通过反对派、街头政治等手段进行颠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一直以“谁主政跟谁打交道”为原则,不插手对方内政,也不与对方国家的利益集团直接谈判,与西方在此方面的作法形成鲜明对比。
西方之所以总是设置标准干涉内政,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依然秉持新殖民主义的思维,试图瓦解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行动能力。很多发展中国家政治基础薄弱,缺乏自身文明的延续性和强大的国家历史。而西方持续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导致这些国家政局动荡,难以在没有破坏阻碍现代化的势力的前提下稳定发展。这种情况下,谈论发展问题变得更为困难。而西方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尊重,他们的目标仍然是削弱这些国家的集体行动能力。通过以“民主”、“人权”等概念为合作标准,或后来的“互联网自由”战略,西方试图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复杂的利益链条,覆盖政府、企业、社会等方面,以便在对方政治领导人不符合他们利益时轻松进行颠覆。
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不仅不瓦解对方的集体行动能力,更遵循“元首外交牵引”的原则。这使得与中国打交道的发展中国家能够保持自身的议价能力,不受持续剥削。中国庞大的基建能力和潜在的产能输出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是西方国家无法提供的。当然,能够充分把握中国模式带来的好处需要这些国家有很强的基础。目前,世界上只有十几二十个国家具备这样的能力。但如果这些国家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将会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超越华盛顿共识带来的局限,真正推动多极化的发展。这种模式对中国来说短期内或许会有些许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助于中国持续的发展。
我也不想成为首富[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