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是一门高技术含量的学问,涉及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如果仅凭经验和感觉操作股票,往往会导致亏多赚少。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必成为这个学、那个学的理论专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过多的研究各种技术,但至少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技术分析方法,比如量价分析。
我们这里所说的量指的是成交量,也就是一支股票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总成交数量,通常以“多少手”来表示(1手就是100股)。

成交量不仅仅是一组简单的数据,实际上包含着深层次的市场含义:
第一、成交量反映的是多空分歧的情况,是多空竞争规模、竞争力度的体现。简单来说,如果成交量大,则说明多空的分歧比较大,买卖双方都在积极交易;而成交量比较小,表明意见更多的体现于趋于一致,要么是持有的不想卖,要么是没人愿意买,才导致成交量非常小。
第二、成交量反映的是筹码的供求关系,是趋势能否沿着某一方向持续运行的重要判断标准。比如,股价上涨但成交量却未见放大,这说明个股的筹码“求大于供”;股价下跌但成交量未见放大,则说明个股的筹码“供大于求”,入场接盘的人少。
第三、成交里反映的是动力与方向的关系。如果说成交量是动力的话,股价的走势则是方向。决定股价涨跌的力量,主要还是来自市场本身的买卖活动。比如,在股价上涨时,量能也在稳步放大,这往往表示上涨的动力比较足,涨势很可能会沿续;如果,股价在上涨,成交却在缩小,这通常意味着动力正在衰减,涨势很可能已经到了尽头。
第四、成交量反映出的是股价走势的前兆。多日成交量的不同组合,对于预测股价后期的走势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第五、成交量还是判断主力行为的重要线索。主力在参与个股时,一般都会结合大盘的形势进行吸筹、震仓、拉升、整理、再度拉升、出货等操作。这些环节不一定会都出现,但吸筹、拉升、出货这三个环节必不可少的。这些环节如何来判断至关重要,而最能暴露主力操作动向的,往往就是成交量,这个一般是作不了假的,也盖不住迷障的。所以,分析成交量是掌握主力动向的重要手段。

以上所说,大家可能还是会觉得复杂,那么我们来简化一下模型,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量价的组合,简单的说有四种模式:
第一、放量上涨。乍一看似乎是好的入手点,但往往代表着多空双方产生了强烈的分歧,所以需谨慎分析。如果放量上涨是建立在长期平盘或低位徘徊的基础之上的,说明可能有些人还没有判断到、或者说相信涨势会到来,而有些人则已经急切的想入场,所以这个时候,是可以入手的;如果在上涨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放量,那么就需要警惕股票的上涨走势即将结束,股价即将见顶,风险会随之而来,这个时候不仅不能再跟涨和加仓,反而应当减仓,获利离场。
第二、缩量上涨。这可能代表着多空双方对股价上涨走势的意见趋于一致,可能持续持有。但也需正确判断前因后果。如果缩量上涨是建立在前期放量上涨的基础之上的,那就需警惕上涨动力已经不足,即将进入下跌通道,需要及时获利离场。
第三、放量下跌。看似恐慌,但也表明多空分歧大,买方也是非常积极的。所以,需要先稳住观察一下,如果放量下跌后能迅速稳住止跌,则无需急于割肉抛出,可能很快会有转机。
第四、缩量下跌。这个通常来讲,说明多空双方对下跌趋势的看法比较一致,没有什么人来接盘了,所以成交量非常小,形势非常不妙。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坚定止损,抓紧时间割肉抛出股票,不要再抱短期就能翻盘的希望,很有可能会一直阴跌。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粗略、大方向上的分析。我们在炒股是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的量价技术分析方法,但也要结合行情、均线、量比、换手率等其他形态综合评估和研究,以期增大胜率。同时,还要把握局部和全局,细节与趋势等关系,要有一个宏观的视野,不能过于拘泥。